月黑风高的意思 月黑风高夜下一句撩人话

2025-01-1911:29:27百科知识0

我倾心于观月,着迷于那弯曲的月牙、那盈盈的半圆。繁花都市里难觅月之倩影,亦难寻其独特韵味。月儿升起,却被都市喧嚣所掩映,要么平淡地悬挂于高楼大厦间,要么漂浮于霓虹闪烁、市声嘈杂之地,月儿已失却了原有的清新、生动与美妙。然在山野乡间,我则能月的渺茫。

我偏爱独自驾车,寻觅一片山林一隅静谧之地,静静地等待月的出现。如诗中所云:“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那轮秋月,半映山间,把青衣水流映得清澈透亮。古人如李白者曾借此月色追寻心中所爱。

古人对月常寄予情思,或恨、或思、或怀旧。温庭筠笔下的女子满怀千愁万恨,山间的半轮明月却难解其心。苏轼则钟爱江流的壮阔、山月的幽远。而我对清人蒲松龄笔下的月之飘逸与奇美情有独钟。那月儿如能剪纸作画,如能呼之欲出,为我舞一曲,或载我乘风。

我也偏爱至乡间赏月,感受其幻美之态。小河边的明月光、老屋小院里的月光都令我陶醉。杜甫曾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无论圆月或半月,故乡的月总是最为明亮。我曾幻想与月为友,如李白所述:“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乡间的井水与月光同样清冽甘甜,花草与桂影散发着。乡村的半月斜挂更显小村的静谧与神秘。当缺月来照屋角时,西家的狗会因东家人的疑虑而吠叫。夜深时,仿佛能听到古莽之灵的窸窣之声。

我在残月斜挂梧桐树上、寂静无人的深夜中徘徊,孤雁的孤影在我眼前飘渺。在光秃秃的杂树乱枝间寻觅,它却不肯栖息。那弯弯的月牙儿、缺月之美,宛如遗世独立的仙子。古人称之为“新月”,弯弯的如弓状,引发了无数优美的诗句。

小时候的我常坐在老院子里痴痴地望着那月牙儿,哼唱着关于它的童谣。我幻想着乘坐一只月牙船在星河中荡漾,或是将它比作弯弯的秋千在梦中飞翔。母亲曾告诉我关于月相的秘密:初一到十五,月儿的形状变化多端。长大后我明白这不仅是自然现象,也蕴人们的情感与愿望。

“千里共婵娟”是人们的美好愿望。更多的时刻是新月如钩、缺月昏昏或是月黑风高夜。因此我们应学会欣赏残缺之美。每当听到那首老歌《月半弯》,我便想起欧阳修的诗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斜月的映照下与心爱的人儿约会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如今的我虽已老去但仍然怀旧、发发呆、怀念那弯弯的月半弯之好。

禾雨一个热爱诗词的女子在四季中寻找美丽的细节愿时光留下温暖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