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由刀郎再次呈现,继《罗刹海市》后再次点燃了公众的关注与热情。
《翩翩》的歌词首句便是“谁不是错过了四下报更的鼓声”。其中,刀郎在演绎时将“更”字以[jīng]的音调唱出。
参考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我们发现“更”字仅有gēng和gèng两种读音,并无jīng的发音。从词典的解释来看,“更”作为时间计量单位,旧时将一夜划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按照词义,此字应读作gēng。但为何刀郎选择了唱作jīng呢?原因在于这是一种旧时的读法。对于那些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他们儿时听到的评书中,常常听到老先生以jīng的音调来读。
谈及歌词中的“报更”,其意指报时。虽然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无此词,但它的含义却与“打更”相通,即夜间报时。刀郎的歌词中融入了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翩翩》故事,故带有古风色彩。使用旧时的读音“报更”并非错误。
对于“报更”这个词的解释,它不仅意味着报偿或报应。《吕氏春秋·先识》中的记载,提到了周鼎上的饕餮纹样,象征着对恶行的报应。尽管现代词典中未明确指出“报更”的报时之意,但在刀郎的歌词中,这一词却有了生动的夜间报时情景。
对于歌词的解读,我们不必过于拘泥于字句的严格意义。但若在正式的书写或表述中希望表达夜间报时的情境,则还是以使用“打更”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