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字的世界里,有一个字曾经风靡一时,迅速蹿红,几乎成了全国网友的共同话题。
那时,它毫无争议地成为了年度热门词汇之一,这个字就是“怼”。
提及“怼”,大约八成以上的人脑海中浮现的读音是第三声“duǐ”,而少部分人则读作第四声“duì”。
关于“怼”的读音是三声还是四声,或者是否是多音字,其实很容易澄清。
依据《现代汉语词典》,字“怼”的读音只有一个,即四声:duì。这便是我要指出的一个常见误解。
今天我想重点介绍的并非关于“怼”读音的错误,而是另一个更为常识的知识点。
现在大家常说的“duǐ”其实并不是指这个字。
日常所说的“duǐ”,往往被理解为语言上的攻击、顶撞、对峙或反驳的意思。
但在《说文解字》中,“怼”的含义十分单一,仅表示怨恨。即,“怼,怨也”。
尽管可以组成如怨怼、愠怼、怼怒等词,这些词汇都带有浓厚的文言色彩,是较为书面化的表达方式。如今,除了在文学作品中偶尔可见外,很少有人使用。
从《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中可见,“怼”的古今义并未发生改变,一直主要表达的是怨恨之意,未有新的含义产生。
这明显与我们日常使用的意思不同。
事实上,我们平时说的带有“duǐ”意思的词,正确的书写应该是“㨃”。
“㨃”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chéng,同“朾”,意为撞击。另一个读音就是“duǐ”,本意指排和推的动作,引申出拒斥、反驳的含义。
实际上还有一个证据可以证明,“duǐ”这个意思应当用“㨃”字来表达,而非“怼”。
在“怼”字流行之前,北方地区的居民就已经在使用“㨃”来表达这样的含义了。而且,“㨃”已经被收录在《汉语方言大词典》中。
不仅在北方方言中,“㨃”字在其他地区的方言中也有使用,且都能在词典中找到相应条目。
我们平时用“怼”字并误以为能表达某种含义的做法,无论从读音还是写法上讲都是不准确的。现在明白了吗?
推荐阅读:
气象局评选出十佳避暑胜地,您准备去打卡了吗?
湖南“操场埋尸”案仍在等待DNA比对结果,将深入挖掘背后的“保护伞”!
学习外国先进经验
周末知识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