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曲径通幽处的隐晦含义

2025-01-2001:58:47百科知识0

唐时诗篇,以田园、山水为题材的作品颇为丰富。诸如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月近人",以及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虽寥寥数语,却能生动地勾勒出自然之美,引发内心深处的共鸣与波澜。

提及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实为这方面的经典之作:

清晨时分步入古寺,初升的阳光洒落在高耸的林木上。蜿蜒的小径通向幽静之处,禅房深藏于花木之中。山光鸟色相映成趣,潭水倒影仿佛能涤荡人心。四周万籁俱寂,唯有钟磬之声回荡其间。此诗描绘的,正是破山寺——今称江苏常熟虞山兴福寺的静谧与美丽。

据历史记载,破山寺始建于南朝齐,因地处虞山北麓破龙涧畔而得名。寺内依山而建,青嶂叠起,古木参天,飞泉石桥交相辉映,尽显林泉云壑之美。

随着现代交通的便捷,人们的出行范围日益扩大,即便跨越国界的山水之旅也变得轻而易举。但在这喧嚣浮躁的世界里,人们或许更需要那一方古人笔下的禅意空间,宁静而悠远。

古诗中的古寺、高林、曲径、花木、山光、潭影等元素,与钟磬之声交织成一幅山水画卷。这画卷让人沉醉其中,不愿离去。与现实生活中的忙碌与疲惫相比,这样的体验更显得难能可贵。有时,我们会与朋友相约游玩于山水之间,但往往只记得风景之美,却忽略了心灵的放松与宁静。

曾有一夏,我与友人游于一地,那里的山水风光令人陶醉。原定行程紧凑,需两天游览三个景区。但在游览完第一个水库景区后,我改变了主意,决定舍弃后续的一个景点,转而在附近找一家民宿住下。那天傍晚前,我们在石塘中垂钓,在山林间漫步。山路上绿树掩映,鸟语虫鸣,远处湖光山色与晚霞相映成趣。在远离城市和人群的静谧山道上,我心中明白:这才是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