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金风送爽。中秋前夕的午后,天际乌云低垂,绵绵细雨如烟如雾地洒落。
学校钟声响起,学生们如潮水般涌出校门,老师们则忙着整理物品,准备归家的行程。空气中弥漫着忙碌与匆忙的气息,但也有一种特别的热闹和喧嚣。
随着时间推移,周围的嘈杂声渐渐消散,只剩下稀疏的雨声在轻柔地奏响。不经意间瞥见办公室的一角,同事依旧坚守岗位。我好奇地询问:“怎么还不回家呢?”他回答说:“今晚我值夜。”在这个众人归心似箭的日子里,他的坚守显得尤为可贵。
抬眼望向灰蒙蒙的天空,听着如细丝般的雨滴落声,不禁感到明月似乎离我遥不可及。我心中猜想:八月十五的夜晚,家乡的月亮是否会如画卷般明亮、如宝石般皎洁呢?家乡有句古话:云遮中秋月,雨淋元宵灯。
虽然中秋夜若没有明月会有些许遗憾,但想到来年的元宵若遇雨天也不过是增添了些许惆怅罢了。每年的中秋佳节,我总是热切期盼那轮洁净无瑕的明月挂在天际,希望它的光芒能洒满每个欢乐的角落。虽然一年中月亮圆满的时刻不只这一次,但唯独中秋的月圆最令人期待。
或许是自古以来的文人墨客赋予了节日特殊的情感寄托,又或许是对八月的明月有着深厚的情感。如杜甫所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的明月似乎多了一份韵味,多了一份思念之情。
如今的中秋节已经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象征着小团圆、小过年。离家在外的游子必定会在这一天赶回家乡与亲人团聚。即使离家千里也要挤时间回乡探望亲人,听一听那熟悉的乡音。仿佛回到家乡后,看到了熟悉的树木、小溪,心灵便得到了充分的休憩和力量。
岁月流转,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去年的节日情景仍历历在目,孩子的笑声和哭闹仿佛仍在耳边回响。不经意间时间已经悄然流逝,又一个365天在日升月落间悄然过去。
闲暇之余我喜欢凝视孩子那稚气未脱的脸庞在眉宇间寻找岁月的痕迹这是一种成长的喜悦和快乐。今年节日孩子的父亲因工作原因无法回家团聚而我们仍需各自在天一方。然而孩子已经习惯只有我们三人的节日生活在他心中只要有妈妈的陪伴就是完美的天地。其实我也是个还未长大的孩子被岁月的车轮带到了远方。
回首过去路途漫长我的人生已过半转眼间我已步入中年历经风雨洗礼度过了数个中秋佳节。小时候最喜欢的节日除了春节就是中秋了那时整个节日里都弥漫着桂花的清香令人陶醉。
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中秋这天早早起床整理好自己等待着晚上祭拜月亮时将书包摆上供桌以求学业进步和优异成绩。那时月亮不仅是明月更是一位能读懂我心思照亮我未来的神祇。我对月亮充满敬意每次祭拜时都跪拜与月亮诉说心愿。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明月的期待渐渐减少但认识远方朋友后这个节日又有了新的含义我会格外思念远方的朋友。望着明月想起苏轼的那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也会想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所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想到这轮明月对所有人都公平无私地照耀着每一个子民。
中秋之夜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抬头仰望那轮千古照耀的明月那时我会想是否此时此刻朋友也在与我共同凝望这轮明月呢?若是如此即使远隔天涯也感觉近在咫尺。苏轼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种微妙而神奇的感觉在心底慢慢扩散开来是一种幸福和温暖的感觉。
无论是亲人还是友人都无法追求完美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并不是每个中秋节都能团圆。有时能共赏同一轮明月在物理时空中实现心灵的团圆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和感动。只要心中有情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到彼此的牵挂和思念月亮也会为我们传递这份淡淡的思念。岁月更迭但爱与情将永远如月光般普照每一个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