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江花红胜火 日出江花红似火的意思

2025-01-2005:20:58生活经验0

古诗之韵:字里藏深意

在教书育人的岁月里,笔者常常听到学生发出不同的抱怨。例如,他们感慨古人的错别字是通假字,而我们的错字却要被扣分;又或者他们认为李白、杜甫随手写出的诗句都是经典,其实不过是简单的文字组合。每逢笔者都会为学生们举出几个例子,让他们深刻理解古典诗词文字的精炼与奥妙。

今日,我要与大家分享一首耳熟能详的诗作——《暮江吟》。这首诗全篇如下:

诗中写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又“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此乃白居易的得意之作,也是语文课本中的七言绝句。

长庆年间,内牛李两派争斗不休,白居易不愿与之同流合污,自请外任。这首诗正是他赴任杭州刺史途中即兴所作。虽农历九月初三并非重大节日,但因这首诗,那夜的江景、那片江水,已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中。

全诗无论在意境还是比喻的运用上,都展现了高超的文学造诣。但笔者特别钟爱“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一句。曾有一道颇具趣味的题目出现在诗词上,难住了不少高手。题目是这样的:

下列哪句诗中用来形容颜色的词最少?

A. 半江瑟瑟半江红

B. 春来江水绿如蓝

C. 两个黄鹂鸣翠柳

答案出人意料地选择了B项。其中A项虽只有“红”一字形容颜色,但要真正理解“瑟瑟”的含义,还需一番探究。

“瑟瑟”原意多样,可指风声,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描述;也可指碧绿色的宝玉。在此处,白居易取其碧绿意,并巧妙地用于形容江水。当残阳照在江面上时,一半的江水显得碧绿,另一半则染上了夕阳的红色。这种用词之妙,实为点睛之笔。

再来看“春来江水绿如蓝”。此句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其一》。句中提到的“蓝”,若直译为蓝色则与实际不符。实际上,“蓝”指的是一种蓝草,可用作染料。这句诗意在描述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白居易巧妙地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置于同一句中,形成了鲜明的文字对比。

理解了这两句诗的深意后,不难发现第一题中B选项的颜色词最少。在诵读古诗、背诵名句时,若能深入理解诗句的真正含义,便能感受到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与字字珠玑的精妙之处。

“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之所以能难住众多高手,往往是因为读者在解读时未能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含义。白居易的用词之妙,常常隐藏在看似普通的字眼中。只有读懂这些字句,才能真正领略古典诗词的深邃与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