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的土建施工阶段,涉及到了多个重要的放线环节,以及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细节。
一、放线阶段概述
施工放线主要分为建筑物定位、土方开挖、基础施工和主体施工等阶段。这些阶段都需要精确的测量和定位,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二、建筑物定位放线
在房屋建筑工程开工后,首次放线工作是进行建筑物定位。此过程由城市规划部门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共同完成,依据建筑规划定位图进行定位,确保至少四个定位桩的形成。使用的主要放线工具为GPS或全站仪。
三、土方开挖阶段放线
土方开挖阶段的放线工作,通常采用龙门板定位尺量放线和仪器测量放线两种方法。前者依据图纸已知的控制点或现场确定的控制点进行,后者则依赖于经纬仪或全站仪等设备。两种方法都需确确的尺寸和高程控制。
四、基础及主体施工放线
在基础和主体施工过程中,放线工作是确保建筑结构准确性的关键步骤。此阶段主要使用经纬仪、线坠子、线绳等工具,依据轴线定位桩及外引的轴线基准线进行施工放线。每层如此,直至主体封顶。
五、高程引测及细部测量
高程的引测在基础施工阶段直接使用水准仪进行。而在上部结构施工中,需将高程控制点引至外壁无遮挡的柱身上,随结构上升而传递高程。细部测量则包括梁柱边线、控制线的测量,作为模板校核和验收的依据。
六、沉降观测详解
沉降观测是建筑施工中重要的环节,用于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设置沉降观测点,并细化其位置。水准基点的设置应有利于直接引测,数量不少于两个。每次观测前需核查基准水准点是否正常。测量工具主要为S1水准仪。观测频次和记录整理需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绘制时间与沉降量、荷载的关系曲线图。
建筑工程的土建施工阶段涉及多个环节的放线和沉降观测工作,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遵循规范和设计要求,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