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
此诗乃唐代诗人李白所作。
乘舟渡过荆门关口,他开始了对楚地的游历。
随着山峦的逐渐平缓,眼前是广阔无垠的平原,长江奔腾而去,犹如奔赴未知的远方。
月亮倒映在水中,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从天而降;云彩涌动,形成了海市蜃楼的幻象。
对于这养育过他的故乡之水,诗人依然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即使它随着我的旅程漂泊万里,仍似在为我送行。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离开蜀地时的心境。他乘船顺江而下,穿越巴渝,穿越三峡,直向荆门山外前行,目的是游览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
首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就体现了这次壮游的主题。此时的青年诗人坐在船上,尽享巫山高耸入云的壮丽景色。随着船只的行进,眼前的景色逐渐变化。当经过荆门一带时,已进入平原旷野之地,视野顿时开阔,别具一番景象。
“月下飞天镜”和“云生结海楼”两句描绘了长近景。前者形象地展现了月夜水中的月亮如同从天而降的巨大镜子,后者则描述了白昼下云彩变幻莫测、如海市蜃楼般的美丽景色。
结尾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借写故乡的水流有情,依依不舍地送他远行,表达了他离开故乡时的不舍和思念之情。
诗人在长江西去、远离故乡的路上,感受着江水曾流经的蜀地那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故乡的他怎能不感到无限的留恋与依依难舍?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而是以故乡之水送自己远行来寄托深情。这样的结尾让情感显得更加深沉而富有余韵。
这首诗整体上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其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其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尤为生动传神地展现了壮阔的山水画面,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佳句。
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情感深度展示了诗人李白的才情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