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们在读书的日子里,常常在朋友圈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的朋友圈形象千变万化,五光十色。有时候,当他们想要抒感时,偶尔会被熟悉的人打破原有的氛围,而这个人往往是最亲近的家长。
家长们对学生了如指掌,他们常常以长者的眼光看待孩子,无论孩子如何塑造“人设”,他们总能一语道破。为了避免误解或麻烦的解释过程,学生们有时会选择家长。但有时,过于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他们可能会忘记这一步。
当学生试图以诗意的语言描绘生活时,却遭到妈妈直接的批评。妈妈似乎是个直率的性格,缺乏一些生活的情调。让人不禁想象,爸爸当年追求妈妈时,或许也面临过类似的挑战。
对于网络用语,“WTF”对于经常上网的学生来说再熟悉但对于只接触2络的家长来说却可能感到困惑。有位家长甚至误以为这是人名,并误打误撞地夸赞了学生的人缘,这不禁让人觉得有些好笑又有些心酸。
一次次在朋友圈的互动中,大学生们试图展现自己的幽默感,却意外地引来了家长的介入。原本想在同学间展示的搞笑天赋,在家长眼中可能就变成了需要教育的行为。
有学生开玩笑说要拉黑五个好友,没想到家长竟当了真,还为此编了打油诗回应。这魔法打败魔法的策略,真是让人佩服。
当学生发布自己P过的照片到朋友圈时,一句看似玩笑的“脸皮真厚”却让母亲无意间说出了真心话。这四个字在此刻显得格外有分量,想必学生今后说话也得更加小心了。
总体而言,家长的评论常常让学生琢磨不透是否是真心话。其实,家长们的评论大多出于对学生的关心。很多学生因为疏忽而忘记了家长,从而闹出了笑话,但这何尝不是家长关心的一种方式呢?学生在外求学不易,家长的偶尔调侃也是表达思念之情的方式。
有时,家长的评论还能给学生带来教益。比如,对于不宜公开发表的话语,家长能及时指出原因。没必要一味地家长的评论。
家长们自然会关心学生在外的生活情况。如果刻意不让家长知道,学生也会感到很伤心。大多数家长还是希望了解孩子的情况的。
所以学生应聪明地分辨家长的言外之意,知道什么该记在心里,什么可以一笑而过,这样才能让家长更加省心。
在读书时期的大学生总是感觉生活非常充实。除了学习,还有各种活动可以参加。他们常常会忘记与家长沟通。
虽然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但他们时常会拿着手机等待学生的消息。无论家长在朋友圈留下了什么评论,其实都是想学生、谈谈心。趁着大学时间充裕,学生们不妨多与家长聊聊天吧。
作为学姐的我想说:很多家长并未见过太多的世面,听到学生的日常经历也会感到新鲜和好奇。与家长分享快乐和经历不仅可以使快乐翻倍还能增进彼此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