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悟本源
▼
为什么要心静?为何要关闭六根以凝聚能量?皆为汇聚真气之故。
如今面对的问题是如何保持能量充沛,但往往我们充盈后又使之流失。若不想让能量散失,则需寻得一条途径,使其步入先天的轨道。
任督二脉,便是先天的通道。密宗谈及左脉、中脉、右脉,道家论及前(任)、中、后(督)。而在这其中,中脉尤为重要,其是整个系统的中枢。
那么,为何诸多高阶在修行时都采用盘腿打坐的姿态呢?这不仅仅是因为腿部的姿势能减少身体的消耗,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能量得以汇聚。
当腿部开始、时,体内的能量便开始向上流动,不再沉溺于,从而更容易使人的生理状态得以开启。
完成四禅八定后,虽不必执着于打坐的姿态,但静心仍为首要之务。而心之静谧,非唯有盘腿而坐,当六根关闭、心意专注时,能量便能不断上升。
“观照”即把意念放在一个特定位置。之所以有“观照”,是为了集中思绪;一旦思想集中,体内能量便会凝聚而不易外泄。
如将意念放在头顶,能量便会自然由下而上流向头顶;若将意念放在,能量则汇聚于。
道家修,从下到中再到上,每个阶段修满100天便要换一阶段。若能理解并遵循此法,便可事半功倍。
过去有人求法、传法、、之说。真正的得道者已无门无法,进退自如。而初学之人即便有法也难修成。
男女的生理构造在主要经脉上并无差别。无论,每个人的任脉、督脉、中脉(或左脉、中脉、右脉)都长得一模一样。
例如,在对治昏沉时,将下巴压向胸前可刺激中脉,使能量流向头脑,从而消除昏沉感。
佛门中的“吉祥卧”是为了更好地修炼和保持身体的姿态。尤其对男性而言,其益处更是显著。
当人采取吉祥卧的姿势时,主要经脉的交汇点——三江口——得以折叠起来。这样一折起来,人就不容易有欲望了,从而减少了能量的流失。这种姿势也有助于能量流向头部。
正确的吉祥卧姿势是右手托腮置于耳后,大拇指轻触耳垂。随着修行的深入,手有所变化。但很少有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现在我们的修行状态是“身转心”,即身体虽在动而心未能静。因此即便有法也难以见效。那么如何判断打坐是否有效呢?
一是心志清净时每二十分钟能化一口真气;二是时口腔有清甜之感。
当人在打坐时心志既不散乱也不昏沉时,真气便能化生并上行至百会再下行至口腔化为。这口的价值胜过人参,能补益身之四大五行五脏六腑并推动百脉千经。
无论是道家还是佛家都有其独特的修炼方法和姿态要求。关键在于心之清净与专注。如此方能真正地修炼身心、开发智慧并激发潜能。
通过长期的修炼与调整姿势之妙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还可助人思维清醒心灵愉悦还可助人心灵得大自在乃真正身心修行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