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吕布英勇事迹的佳话之一,便是在第十六回的“辕门射戟”壮举:袁术派大将纪灵率军刘备,吕布挺身而出,响应刘备的求救前去支援,他与纪灵约定宴饮,并在营门中竖起一支戟。吕布自信满满地说道:“诸位看我射戟上的小支,若射中则即刻停战,若射不中,便与刘备共战。”结果神威吕布一箭命中,成功解围,助刘备脱离了险境。
提及吕布,“辕门射戟”的事迹成为了其救人于危难中的传世佳话。
戟,矛与戈的巧妙融合
谈及吕布的形象,总离不开他的标志性武器——“赤兔马”与“方天画戟”。其装束华美,形象高大英俊,“方天画戟”似乎与他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代武将多以刀、枪、矛等兵器为主,而使用“戟”的武将虽为数不多,但常被赋予武艺高强、英姿飒爽的形象。在我国古代的冷兵器中,戟以其独特的地位与风貌,有时更被赋予了神话色彩。
戟被誉为“百兵之魁”,其杀伤方式多样,威力强大。它不仅外形美观、使用起来英气逼人,而且对使用者的武艺也有较高要求。它是在矛的基础上改造而来,于戈的前端配以矛头,从而结合了戈与矛的功能——既能刺杀也能横杀。
戟在古代战场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吕布与典韦:戟的传奇使用者
《说文解字》中述说:“戟,有枝兵也。”在《三国演义》中,以戟闻名的名将有两位——吕布与典韦。他们都是三国时期武力超群的武将。
方天画戟作为古代的著名兵器之一,不仅具有作战功能还兼具装饰效果。它以金属枪尖为基础,配有月牙形利刃和两小支相连。若是双刃且顶端呈现“井”字形,则称之为方天戟;而其上铭刻镂饰精美花纹的版本则被称作方天画戟。
方天画戟虽为重兵器,却兼具轻兵器的优势。其功能多样复杂既可与重兵器对抗如锤、镗等亦可与枪、刀等武器对战然而对于使用者却有极高要求不仅需有力量、技巧还须有精妙的步法。
据传吕布使用的方天画戟重达二十四斤其戟杆仿佛蕴含八荒火龙之灵触之似有焚烧之感而其顶端透出的杀气则令人凶性渐涨。而典韦则使用双铁戟其双戟的弯曲形状和尖锐锋利的特性使得他的攻击更加迅猛。
吕布和典韦的英勇事迹使方天画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方天画戟:未能大规模列装的原因
明朝时期方天画戟逐渐演变为宫廷御林军的专有武器和礼器同时也成为了吕布形象的代表武器。尽管其威力强大但由于其使用难度高铸造工艺复杂且匹配的骑兵战法逐渐减少方天画戟并未成为我国古代战场上的主流兵器但它在人们心中仍然保留着高贵冷艳的形象。
尽管方天画戟被赋予了浓重的神话色彩但其在历史长河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象征而非实际战斗中的主要武器。
唐朝名将薛仁贵虽以方天画戟闻名但历史上真实的吕布使用的兵器可能只是普通的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