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故暂时无法在公司管理团队中履职,于是我在家闲暇之余翻阅书籍,偶然发现了一本名为《管理的本质》的书籍,令我眼前一亮的是,这本书是由国内人士所著,读来感觉十分接地气。
阅读此书后,我深刻领悟到管理绩效的核心所在。很多时候,管理效果不佳的根源在于对事务的管理过于宽松。真正的管理应当以目标为导向,追求服务绩效,服务于企业的整体经营。这不仅是管理的真谛,更是现实中的现实。
在管理的日常实践中,要想成为一名高效的管理者,需注意以下三个要点:
效率是管理的核心。只有当1+1的效果大于3时,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效率。这要求我们向下负责,让团队发挥出最大的绩效。管理团队的目的应当是超越现有效率的局限,在没有经过验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是不值得的。因为标准缺失,正确与否无从谈起。管理的真谛在于服务目标的过程中,专注于管理自己的期待。管理的核心不在于空想,而在于目标的拆解与分配,以及明确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
管理并非武断之举,而是基于决策的逻辑思的执行。一些普通的管理者因习惯于凭直觉做决策而升至高位,但不思进取。无法进行决策树的综合考量容易导致一次失误影响全局。真正的管理者应常做艰难却必要的事情,运用合理的框架锻炼自己的能力。缺乏自我提升和修炼的人在面临问题时往往会选择逃避。观察一个人是否更新自己的“操作系统”至关重要,若发现其个性可能损害团队,应及时远离。
标准化、量化和全过程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管理的核心在于找到加速的节点并解决关键问题,使事情达成预期的结果。这更多是关于做事的过程以及让结果自然涌现的艺术。真正有效的管理对管理者的要求并不高,关键在于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正如高校中的教授一样,他们专注于各自专业的工作,而管理则是为了实现更多更好的可能性而进行的合作。管理的本质在于通过合作让更多人能够更多地成事、持续成事,这才是管理的真正价值所在。
管理者的责任在于:
1. 识别谁能够胜任何事;
2. 将合适的人安置在合适的位置;
3. 在进度中协助团队达成目标。
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审视自己工作中的高价值与低价值活动。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以实现高价值的目标。这是我对工作的理解,也是我开始任何工作前的前提。我会先理清整个流程,然后在流程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他人的价值。在价值互补的基础上开启合作,以实现1+1大于3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