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颇具魅力的“悬疑”电影,它让你觉得有些许趣味,又不会过于引人注目,但当你观影结束后,又会觉得其中蕴藏了深意。
电影的海报不断地给你提供着暗示,即使对于资深影迷来说也藏有不容忽视的细节。
只有当你对这位监制的背景有所了解,你才会以一种“蓝色的眼镜”去欣赏它。不同于其他电影的是,这部电影在海报上对监制的地位给予了高度的尊重。
海报的特别排位,像是一种无声的引导,提示你探寻影片的正确路径。
时常有年轻的观众对国产电影的局限性表示疑虑,他们认为只有韩国那样深入挖掘题材的作品才能称得上佳作。我们应当明白,我们的佳作一直都在,只是需要细心品味。
初看这部电影,你可能会认为它是一部普通的悬疑片,情节层层递进,让人费尽脑筋。但当你再次观看时,你会发现台词背后其实隐藏着丰富的内涵。
例如,尤老板的台词或许是他对青春的回忆,在随后的交易环节中,孩子们唱起了郭峰创作的《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的发行时间线与尤老板的成长历程相吻合,1986年的歌曲在19再次传唱。
当观众沉浸在曲折的剧情中时,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线索:除了张颂文饰演的阎正外,其他角色的身份大多数是贫困或曾经贫困的人士。比如外卖小哥马明亮、电器修理工老李、莉莉以及曾经下过岗的尤大成和被嘲笑为“老总”的张耀忠。
“老板”尤大成用不义之财供养着莉莉;而莉莉则用这些不义之财供养着马明亮。马明亮尚未得到财富,而他的前女友却选择了嫁给有钱人。
电影开头就展现了一个极易被忽视的被害女友镜头。
"老总"张耀忠戴上眼镜后显得文质彬彬,他坚守着传统的道德观念,讲究信用和亲情。他的内心却令人不寒而栗。他嘴里常说的数量似乎表明他对生命毫无敬畏之心。可怜的孩子们只是他的工具。他缺乏同理心和同情心,坚守的职业道德与他的缺德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感到恶心。
电影中的一张截图便可见一斑。整部电影多次出现的两个镜头:巴掌大的一块天空和醒目的人造阳光都在向我们传递信息:这群人物都在同一个地方活动。
他们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视角仿佛来自“上帝”。
在人造的阳光下,他们的生活显得如此渺小。
巴掌大的一块天空仿佛是他们的唯一依靠。
"应不应该与做不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句话似乎贯穿了整部电影。
马明亮因为缺钱而失去了对爱情的信任。他开始只相信金钱。虽然他的选择与我们眼中的价值观相悖,但他还是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尤大成曾经可能是一个文艺青年,但事业的失败使他离开了公司并陷入了困境。他变得狡猾多端并做了许多错事。他也按照自己的方式做出了选择。
老李原本是一个憨厚的人,但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而选择用不义之财。如果没有孩子的事,他或许会一直保持原来的样子。
如果一切都按照“应不应该”的标准来,那么世界可能就会变得像天堂一样完美。
这部剧的细节之处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今天就先写到这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思考:张总和虾毛的口音为何带有地方特征?最后马明亮推不动的冰块为何要那样设计?
还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双方暗号的内容是什么?为何在清晨时阿猫阿狗会发出;当说“天冷了要吃饭”时,“大哥大嫂”又意味着什么?在这个世界里,无论应不应该,有时候你不得不“打发打发”。
这部电影不仅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更让你在思得到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