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节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每个人的根都连着一轮明月。无论身在何处,那轮明月总是最明亮的。大致的情况如此,但孤月有时也会显得孤单。在古代的诗文中,月亮常伴着山水的影子,如“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多不胜数。
记得我幼时,山对我来说是个未知的神秘。我曾幻想,山是否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柱?直到我来到济南,才真正目睹了山的样子。在我心中,故乡的月亮与山无关。就像苏东坡笔下的“月出于东山之上”,那画面我无法想象。
我的故乡是个小村子,水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村里几个大苇坑占据了大部分土地。在我眼中,虽无法与洞庭湖的“八月湖水平”相提并论,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感。夏日黄昏后,我躺在坑边的场院里数星星。古柳下点燃篝火,摇动树枝,知了纷纷飞落,这比白天用麦粒粘要容易得多。每晚我都乐此不疲,期待着夜晚的到来。
更深露重时,我走到坑边,抬头仰望天空中的明月,清辉四溢,与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虽然当时还不懂诗兴,但心中却有情感在涌动。有时我在坑边逗留至深夜才回家,梦中常出现两个月亮重叠的景象,清光更加晶莹透亮。清晨起来,我常到苇子丛中捡拾鸭子下的蛋,白色的蛋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我仅在故乡待了六年,便背井离乡,四处漂泊。曾游历近三十个,见过各式各样的月亮。在莱茫湖的旖旎风光中、在非洲大沙漠的平沙无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见过月亮。这些月亮虽美,但无论如何也无法与我心中的小月亮相比。无论我离故乡多远,我的心都会立刻飞回那里。那个小月亮,我永远无法忘怀!
月还是故乡明,何时我才能再次见到故乡的月亮?我望着南方的天空,心已飞向故里。
摘自《季羡林散文精选》,这本书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对生活的细腻描绘。除此之外,我们还可在文坛上发现其他佳作。例如,《母亲》之外,曹寇的《分别少收和多给了十块钱》、《夜深沉》等作品也收录在《四重奏》中,展现了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大学生诗歌年选·2018》汇集了全国29个省市区以及香港、等地463所大学院校的诗歌作品,经过遴选,最终出版了200位校园诗人的232首诗歌。这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文学才华和青春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