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迎来了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的华丽时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记载:“大雪,冬季渐入深境,此日雪尤盛矣。”
大雪之时的节气特征可谓精彩纷呈:初候,鹖鴠不再鸣叫;二候,虎开始;三候,荔挺身而出。这里的“荔”并非指“荔枝”,而是一种独特的植物。《说文解字》解释:“荔,形似蒲而小,其根可作洗涤之用。”另一本古载:“马薤即为荔,这种植物的根系极其发达,有极好的耐低温能力,即使在北方严寒的冬天也能繁衍生息。
让我们共同欣赏网书画频道“美术馆”上展示的贾冰吾《松雪瑞鹤》这幅作品。此时的季节里,雪花增多、雪量加大。洁白的雪景不仅具有浪漫情调,更饱含了丰富的文学意韵,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珍品。
赏雪听雪煮茶香,寻常生活亦显风雅
再来看贾冰吾的《竹》(指画),其意境高远,也展现在“美术馆”上。在咏雪诗中,描写夜雪的作品并不多见。然而白居易的《夜雪》却能巧妙地避开正面描写,通过侧面烘托来表现雪的景象。“衾枕冷、窗户明、雪重、折竹声”,全诗虽未直接写雪,却将雪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梅花与雪相伴出现时,更是令风雅之士诗兴大发。刘克庄认为没有雪的梅花便少了些韵味。欧阳修在《蝶恋花·腊雪初销梅蕊绽》中描绘了梅与雪和谐共存的美丽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贾冰吾的《寒梅》也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烹雪煮茶,这是文人墨客们钟爱的休闲方式。陆游曾写道:“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来烹煎。”还有的人则会收集梅花枝头积雪贮藏起来供夏天饮用。《红楼梦》中妙玉给宝玉泡茶用的便是收来的梅花上的雪。
每一片雪花都承载着心绪,所有的景色都饱情感
欣赏了陈忠志的《独钓寒江雪》,此作品也展示在网书画频道“美术馆”上。高适的《别董大二首》描绘了北国雪天的壮丽风光,虽未过多修饰,却流露出深深的送别情调。
寒冬夜宵,“萝卜圆子”“红黏粥”暖心又暖身
在大雪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被银装素裹,天气愈发寒冷。鲁北民间有着“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这表达了人们在家中享受暖意融融的红薯粥的冬日生活。
南京人在大雪天则喜欢吃大萝卜制成的萝卜圆子。制作方法简单:挑选滚圆实在的萝卜洗净削皮后刨成丝,加入一定量的面粉调和成糊状,再加入虾末及葱、姜、盐等调味品后炸制而成。老城南人习惯下午吃些点心,围坐在摊子前享受这一美食。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大雪时节白天短夜晚长。古代的手工作坊和家庭纷纷开启夜工,俗称“夜作”。为了满足夜间的饮食需求,“夜做饭”“夜宵”也随之兴起。各种小吃摊纷纷开设夜市直至五更时分才结束交易,生意兴隆。
(综合消息自多家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