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有感翻译 望月有感诗歌鉴赏

2025-01-2105:28:15综合资讯0

在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历史的风云变幻在河南大地。宣节度使董晋的离世,引发了部下的兵变;紧接着,彰义军节度使吴少诚也反叛。这场战乱使得河南一带两度沦为战火之中。这乱世之中,白居易与兄弟姐妹分散四方,各安一隅:长兄幼文任浮梁主簿,七兄在潜县任县尉,十五兄在乌江任主簿,而白居易则避难于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在这遥远的他乡,他的弟妹仍在他乡的老家下邽(今陕西渭南)。诗人目睹了这兄弟离散的苦楚,以诗抒怀,通过一个家庭的遭遇,映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无尽痛苦。

望月有感

(唐代 白居易)

自河南遭逢战乱,关内又逢,兄弟们各自流离失所。因望月而感怀,我写下这首诗,寄予浮梁的大兄、於潜的七兄、乌十五兄,还有符离及下邽的弟妹们。

时世艰难年景荒凉,家业已荡然无存。兄弟们漂泊在外,各自东西。

战乱后的田园萧条破败,骨肉之亲流离失所于路途之中。

我们的身影如孤雁般分隔千里,我们的命运如秋天离散的蓬草。

同望这明月,我们应垂泪惋惜。这浓浓的思乡之情,五处同一。

此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田园的荒芜景象、骨肉分离的情景,深刻揭示了战乱给带来的深重灾难。诗中抒发了对兄弟姐妹的思念之情,真挚感人。

首联“时难年荒世业空”,写出了当时战乱和交织的时代背景,“弟兄羁旅各西东”则描述了兄弟们各自流离失所的情景。

颔联“田园寥落干戈后”,描绘了战乱后田园的荒凉景象;“骨肉流离道路中”则写出了骨肉之亲在道路上流离失所的悲惨现实。

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以雁为喻,写出了兄弟们分离的悲痛;“辞根散作九秋蓬”则以蓬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他们命运的不定和飘摇。

尾联“共看明月应垂泪”,通过望月共垂泪的情景,表达了身处异地的兄弟姐妹之间的深厚情感;“一夜乡心五处同”则进一步强调了无论身在何处,大家的心都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