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时期,晏子是齐国显赫一时的卿士。有日,他与朝中一众大臣与齐景公共同饮宴。景公是位热衷于酒宴的君主,常常醉倒在席上,久久不醒。今日也不例外,宴席进行到,他提起了畅快之言:“今日我愿与诸位卿士开怀畅饮,无需拘泥于繁文缛节。”
此言一出,晏子心中却泛起忧虑。他正色对景公道:“君上之言,似乎有所偏差。臣等向来不敢寄望于君上尊崇礼法。虽然体格者或可称兄道弟,胆识过人者或许敢为不轨,但畏惧礼法,才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若臣下皆随心所欲,抛却礼法,只凭一己之力,那岂不是时常更换君主?而人之所以高于其他生灵,正在于能以礼法约束自己。”
然而景公似乎觉得晏子的话令他失去了酒兴的兴致,遂不再理睬他。后来景公因事务暂时离席,其他大臣纷纷起身相送。而当景公归来时,晏子依然坐定不动。而当众人举杯之时,晏子毫不犹豫地先饮为敬。
当景公见此情景,不禁怒火中烧,面色铁青地指责晏子:“你方才还大谈特谈礼法的重要性,而你自己却全然不顾礼法。”晏子立刻离席跪地谢道:“臣并非有意无礼,只是想给大王演示一下无礼的状态究竟是何模样。倘若大王不顾礼节,便会如眼前这般情景。”
经过这番领悟,景公感叹道:“这的确是寡人的过错。”随即邀请晏子复位并敬酒谢:“请先生入席,我愿聆听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