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2025-01-2113:09:19百科知识0

唐代诗人李白

此诗乃李白游历洛城时的佳作,时在唐玄宗开元或二十三年,即734年或735年。洛城,在唐代繁荣昌盛,被誉为东都。当时李白暂居洛城,或正寓于客栈中,偶然闻笛声而触景生情,遂以此诗抒发思乡之情。

译文

“今夜曲中闻折柳”,意味着今夜,那缥缈的笛音里,我听到了充满思乡之情的《折杨柳》曲调。《折杨柳》源于汉代横吹曲,曲中多抒发离别之情。

如《旧唐书·乐志》所载,北朝流传的《折杨柳枝》描述了骑马人的豪情与离愁。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也多表达了离别时的愁绪。在此诗中,“折柳”既指听到的曲调,又象征着乐曲中所蕴含的离别情绪。“柳”字谐音“留”,古人送别时常折柳相赠,寓意留恋、留念。折柳既是一种习俗,也代表着离别的场景与情感。

“何人不生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情感呢?联系诗的首句,那种游子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起初可能是隐约而难以言说的,但因这偶然听到的笛声而变得明朗、强烈。笛声的来源、吹奏者是谁,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笛声触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是游子们的共同感受。

这思乡之情如绵绵细流,弥漫在夜空中,萦绕在游子心头,无法抹去。而“何人”一词的运用,更是突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展现了其深广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