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漫步,您总会发现食品区的丰富多样。这里有各式各样的罐头、膨化食品、蜜饯和饮料,种类繁多,数不胜数。不少家长会带着孩子在这个充满美食的世界里徜徉,推着购物车不时添置各种诱人的零食。在这欢乐的购物之旅中,您应当对含有特定成分的食品保持警惕。
走进大型超市的零食区,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要留意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如今,反式脂肪酸对的危害已广为人知,包括可能引发血栓、影响发育、降低记忆力、增加肥胖和冠心病的风险等。如何判断食品中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呢?您需记住几个关键词:人造奶油、植物黄油、氢化植物油、起酥油、奶精、植脂末、代可可脂和麦淇淋等。若配方表中有这些成分,则该食品很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您还可以查看营养成分表,若标明使用了氢化或部分氢化植物油,则需特别注意“脂肪”项下是否注明“反式脂肪酸”。即使外包装上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也不代表完全无此成分,因为根据规定,只要100g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0.3g即可标注为0。
在市售的某款巧克力与蛋黄派包装上,您可以找到各种食品的配方表。还需警惕含有糖、盐、油类超标的小零食。这些小零食常常是糖果、蜜饯、饼干和膨化食品等高糖高盐食品。您可以在配方表的前几位找到含糖、盐的添加剂。除了常见的糖类,还要留意各种糖醇和糖精等甜味剂。食品中盐类添加越多,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含量也会越高。值得注意的是,配方表中的成分排名越靠前,代表添加量越多。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某些针对婴幼儿的零食,尽管包装上印有“儿童”字样,但其配方表内的成分却不乏糖分或其他添加剂。在为孩子选择零食时,家长应仔细查看配方表,避免被误导。
另外一种需注意的食品是含有各种色素、香精、剂的零食。虽然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中是常见的,但过量摄入含香精、色素、甜味剂的食品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这类食品可能导致体内锌的流失,进而导致食欲不振、挑食和偏食等问题。
还需留意含有安全隐患的食品,如小颗粒的果冻、坚果等。这些食品在食用过程中若不注意,可能造成卡喉和窒息的风险,尤其是对年幼的孩子。
除了上述提到的含有不良成分的食品外,我们还有很多健康的选择。如天然水果富含维生素且味道鲜美;奶制品如牛奶、无糖或添加剂较少的酸奶和奶酪制品等都是营养价值较高的健康零食。有厨艺的家长也可以尝试自制健康的小零食如溶豆类、小饼干和果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