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对于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所强调的教学目标之一。伴随教育中对古典文学教育的加强,古诗词的学习与考核已经逐渐成为了重点。教师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那么,我们应如何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古诗词,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呢?以小徐老师为例,他根据广大家长的需求,以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为例,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如何引导三年级孩子鉴赏古诗,并梳理了本课的考点。
要想迅速提高孩子们的古诗鉴赏水平,他们需要深入理解诗人的写作特点和创作背景。例如,《望天门山》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13年,正值李白首次离家、满怀壮志之时的作品。诗中描绘的天门山如同一扇敞开的大门,象征着诗人豁然开朗的心境。而《望洞庭》则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洞庭湖比作铜镜和银盘,视角独特,比喻新奇。
《望天门山》以“望”字为主线,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展现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美丽景象。这两首诗均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对于一些重点字词的解释也尤为重要。如“楚江”、“断”、“开”、“至”、“回”等词,在诗中不仅具有字面意义,更蕴诗人的情感和景色描绘的技巧。全诗通过这些动词,生动地描绘了天门山的动态美。
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用词精妙之处。例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将西湖比作西施,这种以大喻小的比喻手人拍案叫绝。《望洞庭》中将湖面比作没有经过打磨的铜镜,将君山比作青螺,也展示了诗人的独特视角和高卓清奇的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