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待人,冬来叶落知。
初冬的落叶,未曾与我深情告别,便已随风飘散。
仲冬的雪,却如铺天盖地之势,席卷而来。
季节的篇章在不断翻新,时令的篇章又开启了新的一页。
“灯火熄灭后,窗前更显明亮,月光洒在雪地上”,三首古诗描绘雪景,其意境之美令人惊艳。
01
衾枕透寒意,忽见窗前明。
夜深闻折竹,方觉雪重情。
——取自白居易《夜雪》
冬夜,诗人从梦中醒来,感受到被褥与枕头的寒气透骨。
透过窗户,明亮的光线映入眼帘,猜测着外面的雪已经积得深厚。
忽然间,听到竹子被压断的声音,方知雪之大、之重,已久积成景。
白居易以细腻的笔触,将触觉、视觉、听觉融为一体,展现了雪的壮丽与厚重。
此诗以多角度描绘,层层递进,虽未直接描写雪景,却让人感受到雪的韵味,同时留下无限想象空间。
行文间流露出经典之味,令人回味无穷。
02
雪吹面庞不觉寒,行走千山如游戏。
如同柳絮铺琼街,再观诗人赏雪景。
——摘自杨万里《十二月二十七日大雪中过吉水小盘渡西归》
腊月廿七的大雪中,诗人杨万里冒雪赶路,经过吉水小盘渡。
纷扬的大雪如春日柳絮,轻盈飘洒,仿佛用美玉铺就了山间小道。
他漫步雪中,面对扑面而来的雪花毫无寒意,反而沉浸在这片雪景之中。
在杨万里的笔下,冬日的行旅不再清寒孤寂,而是充满了悠然自得的浪漫情怀。
读此诗,仿佛与诗人一同行走在千百年前的山水间,共同感受那壮丽而梦幻的雪景。
03
夜色愈浓鼓声急,人声渐消灯火熄。
吹灯后窗更明亮,月光雪景映眼前。
——节选自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月圆之夜,更鼓沉闷而急促,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渐渐进入梦乡。
袁枚熄灭灯火准备歇息,却发现吹灯后的房间出奇地明亮。
望向窗外,明月高悬,清辉照耀在积雪上,反耀眼的光芒。
袁枚以其独特的笔触,描绘出夜的静谧、月的清亮与雪的洁白。
此诗二十字间,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展现了夜的静美与雪的纯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