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未央”的深刻含义
众多人们常挂在嘴边的是“夜未央”,那么,这“未央”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深意呢?
正如孔子所言,“不读诗无以言”。尽管古文在日常交流中的使用频率较低,但《诗经》以及唐诗宋词中那份美好的意境,仍旧带给我们许多心灵的震撼。诸如网络中频繁出现的“花非花,雾非雾”、“清平乐”、“陌上花”、“夜未央”等词句,都散发着难以言表的美。
今天,让我们一同探讨“夜未央”的出处、其背后的历史背景以及它所承载的含义。
“夜未央”这一词句,正是出自《诗经·小雅·庭燎》。它描绘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宣王勤于政事,询问宫廷早朝时间的情景。
用白话文解释,就是描述了周宣王在映照的庭堂中,询问当前是何时辰。报时官回答说夜色尚早,天还未亮,隐约能听到大臣们赶来上朝的车铃声。
从“夜未央”到“夜乡晨”,都是报时官对于时间的回答。“夜未央”特指夜色尚早,距离天明还有一段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代人常用“长乐未央”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的“未央”被理解为没有尽头。这也正是汉高祖刘邦的宫殿被命名为未央宫的原因。在汉代的瓦当上,也常见“长乐未央”的字样。
到了宋代,苏轼在《小饮西湖怀欧阳叔弼兄弟赠赵景贶陈履常》一诗中写道:“盎盎春欲动,潋潋夜未央。”诗句中,“夜未央”被用来表达对心爱之人的深深思念,情感绵长无边。
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初春时节的生机盎然,以及在西湖波光潋滟的夜色中,对远方之人的无尽期盼。从此,“夜未央”不再仅仅是一个时间描述,更成为了一种情感的寄托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