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显灵动,能深抵心灵?毋庸置疑,那便是诗歌。好诗宜于朗诵,更宜独身一人于雪夜灯下静读。泰戈尔的诗更是如此,沉静、清澈至极。
诗人的不老传说
曾有一张老照片映入眼帘,那是上世纪20年代泰戈尔访华时的留影,画面中泰戈尔、林徽因以及徐志摩等才子佳人相聚一堂。他们身着长袍,眼神飘忽,仿佛一位位长者,正是他们给了我“诗翁”的印象。当我们翻开泰戈尔的诗篇,却不禁为那如初生婴儿般纯净的心灵所震撼。他颂扬生命、自由与美,为花、月、世间万物、爱赋予了诗意。
在《飞鸟集》中,诗人捕捉了瞬间的感动,化作一篇篇灵动的诗文。“夏日的飞鸟掠过我的窗前,唱着歌飞走。秋天的黄叶,无声无息地叹息后飘落。” “心中的忧虑如黄昏的寂静般平息。” “微风轻拂,那是绿叶的;在我心中,愉快地低语着。”据闻,泰戈尔时常在花园中冥想一整日,这传说似乎是真的。即使在他沉思之时,思想的火花也在他心中璀璨闪耀。他以婴儿般的好奇打量世界,万物在他眼中皆有生命,皆化为他的诗篇,流传至今。
诗翁曾轻声问道——
作为读者,百年后您将如何读我之诗?
我无法送您春天的花朵或天边的金影。但请您敞开门来四望。
从您繁花盛开的园中,寻找那消逝花朵的芬芳记忆。
愿您心之喜乐中感受春晨之歌的活力与欢乐,传递百年的声音。
是的,诗翁之诗跨越时空之桥,而我仅是您的读者之一。沉浸其中,我已感受到春晨歌唱的快乐在心中绽放。
情书与诗歌的缘分
初次接触泰戈尔的诗竟是通过情书。上大学时,一名外校男生常以邮政寄来情书。那时手机、电脑等现代通讯工具尚未普及,书信成为情感交流的桥梁。该男生多次抄写《吉檀迦利》中的诗句寄予我:“若此生无缘与你相会,就让我永远怀念这未曾相逢的遗憾。”“若你不能爱我,我的爱人,请原谅我的痛苦。”我虽未回信给他,但这些诗却如种子般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在图书馆找到更多泰戈尔的诗作后,《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等作品让我在喧嚣中回归本心。这些生命的颂歌与记录让我忆起童年时水沟中的纸船、初捧的白茉莉等美好回忆。岁月流转又如何?在泰戈尔的诗中我仍能找到心灵的慰藉与美好记忆。
都市中的诗意想象
对于都市人而言忙碌与疲惫成为常态蓝天白云泥土的气息仿佛遥不可及的回忆。我们是否还能像诗人一样看待世界?或许我们早已失去了那份心境。然而当我们观察孩子们时或许能发现他们澄净的眼睛和心灵。
回忆起我1岁9个月大的儿子一个普通的夏日早晨他光着身子不肯穿衣走到窗前说道:“蓝天碎了!”那时我抬头望向窗外发现大片的白云散布蓝天只剩下小块空隙露出天空果真如“蓝天碎了”一般。此刻我明白了这是我儿子所创作的简单却充满诗意的表达。也许多年后他会读到泰戈尔的诗会想起自己曾见过的美丽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