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由来 立春的历史由来和背景

2025-01-2203:19:31百科知识0

明日,春分之际,太阳将直射赤道,昼夜平分,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和谐。正如俗语所说:“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春分后,太阳的位置逐渐北移,昼长夜短,大自然的节律在悄然变化。在这春分时节,气候变化多端,忽冷忽热,提醒体弱的朋友们注意调养身体,预防疾病。

》》春分的“三候”具体指什么?

春分,作为春季的九十天的中分点,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太阳位于黄经0°,把地球的昼夜分成均等的两半。在南半球秋分的时候,北半球便是春分。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述,春分的意义不仅是昼夜的平分,还代表着古代人们对于季节的认知与敬畏。

春分的“分”字,既指昼夜的时间平分,也寓意着阴阳相半的境界。古书中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一天,不仅时间上昼夜平分,也在农耕文化中承载了丰富的习俗与意义。

春分的习俗与文化

在春分的日子里,世界各地的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我国古时便有了许多与春分相关的传统。比如立春蛋、吃春菜、春祭、粘雀子嘴等。

1. 立春蛋

春分这天,立蛋是广为流行的传统。据传,四千多年前,已有此习俗,旨在庆祝春天的到来并祈求好运。选择一个匀称新鲜的新鲜鸡蛋,在桌面尝试将其竖立起来,虽然挑战性极高,但成功者也大有人在。

2. 吃春菜

在岭南地区,春分时有吃春菜的习俗。人们会去野外采摘野苋菜——春碧蒿,并搭配鱼片煮成春汤。民间有言:“春汤灌脏,洗涤肝肠”,寓意着洗涤身心、祈求家宅平安。

3. 春祭与扫墓

春分也是祭祖扫墓的时节。民间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后,开始扫墓。人们首先祭拜开基祖和远祖的坟墓,然后分房祭拜各房祖先的坟墓。最后是各家扫祭自家私墓的环节。

还有粘雀子嘴等趣味活动。人们煮一些无心的汤圆置于室外田边地坎上,以防止雀子来庄稼。

4. 祭日

周代时,春分有祭日的仪式。古代皇帝在日坛祭祀太阳神——大明神。而今虽然此仪式已消亡多时,但我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春天的期盼之情仍然犹存。

在这春分之际,不仅要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时光和习俗活动的欢乐气氛,更要关注自身的饮食养生之道。

饮食上可以适量多吃些红枣等甜食养脾,以及蜂蜜、韭菜、菠菜等健康食品。此外,坚果类食品如核桃、花生、杏仁等也应每周适量摄取,有助于提神去燥,除等保健功效。

总之, 春分时节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也是人们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