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时节诗词五首:冬春交替,寒意渐浓
农历的岁末,我们迎来了晚冬的初见,小寒,这是冬日最后的两个节气之一。
“小寒”之名,寒之至也,这是全年最寒冷的时段给人的感受。它并非轻描淡写的微寒,而是在冷之至的天气中感受的至冷。小寒之后十五天,则是大寒,代表着冷到极致。
在数九寒天的二九三九之际,时间仿佛被冰封,这时的天寒地冻可谓极冷的时段。
为何此时如此寒冷呢?这主要是地球表面热量散失最多的阶段。北方南下的雨雪更降低了气温,而雪后的融化也会带走空气中的热量。在这银装素裹的北国与寂静寒冷的南方,无不被这股寒意所笼罩。
在这严酷的冬日里,太阳的光芒却带来了希望。当阳光在晴朗的日子里洒落,天空显得更加湛蓝,阳光明媚如画。那些对阳光敏感的动植物也在严寒中开始萌动。
元稹的《咏廿四气诗 小寒十二月节》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这是对小寒时节喜鹊觅食、筑巢的生动描绘。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小寒不仅是节气,更是春天的序曲。
二十四节气中,秦汉时期就已确立小寒等节气,而唐朝的元稹更是以诗的形式普及了节气知识。他的诗平易近人,却浓缩了关于节气的知识点。
在这样的小寒节气里,大自然虽然被冰雪覆盖,却蕴藏着无限的生机。这从唐朝皎然和尚的《顾渚行寄裴》节录中可以看出:“伯劳飞日芳草滋”。即使在严冬,茶树也可以在山谷的天然温室中萌发新芽。
而在北方的天空,大雁开始北归。这看似违反常理的行为背后,是大雁对家乡的执着和对生存的追求。
黄佐的《小寒节有感》更是道出了冬日梅花开放之美,“红芳此后周千里,绿树仍前荫万家”。在寒冷的冬天里,红梅开放为这寂寥的季节带来了新的气息。
小寒、大寒过后便是春的到来。但那前后的气温波动和湿冷让古人们感到不易应对。古人也因此通过诗句来表达他们对寒冷和春天到来的感慨。
不论是小草破冰而出还是梅花傲雪盛开,它们都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在残酷的严寒里,是这些生命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感觉和生命的动力。
在这小寒的时节里,让我们心怀希望和感动。即使冬日再冷冽也抵挡不住春回大地的步伐。每一种生命都在为春的到来做着不懈的努力。
初衣胜雪在此与你一同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