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初涉微信群的新人,我默默地观察着这个汇聚了众多大咖的交流平台。请放心,我不会将你们拉入任何其他群聊。
最近群里对一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少大神还为此专门撰写了文章。这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就是——是否应该让孩子背诵平方表。
支持方认为:背诵平方表能够加快孩子解题的速度,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而反对方则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背诵平方表并无实质意义,因为这些内容完全可以由孩子自行推导。这样做还可能加重孩子的负担。
关于这个话题,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
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关于是否要背诵平方表的问题,而是关于是否应该投入精力和时间去做一些看似功利的事情,以期在特定时刻能够提升分数。实际上,这是一个关于如何把握度的考量。
以平方表为例,其在小学、初中乃至高中都有实际用处。记忆这样的内容无疑是有价值的。但是否需要刻意记忆则值得商榷。人的记忆力是强大的,经常使用的知识往往会自然记住。
对于类似的知识点,如2的整数指数幂、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与边长关系等,它们在解题时能提高效率。但与平方表相比,其使用频率可能稍低。刻意记忆这些内容性价比不高,但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总结,这些知识也可以自行得出。
这种碎片化的经验记忆并非毫无意义,但也不必强求。家长们不必急于将所有有益的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孩子,而应合理规划孩子的学习任务。
像平方表这样使用频率高的内容,记忆起来相对容易且有价值。但对于其他例子中提到的知识,我们可以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随着经验的积累逐渐掌握。
判断是否需要专门记忆某些经验、技巧或知识时,我们可以考虑三个因素:一是使用的频繁性,二是难易程度,三是自主总结积累的可能性。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我们自然会找到答案。
我想分享一个我在高中时的心算练习小经验。那就是默算2的指数幂。从1开始,每次乘以2,依次往下计算。这个方法不仅有助于锻炼心算能力,还能在某种程度上锻炼记忆力和反应速度。大家可以尝试一下,长期坚持应该会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