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读书笔记 无常读书笔记100字左右可抄

2025-01-2211:30:42生活经验0

随笔感悟于《道德经》之“无常”与“非常”

深邃的世界文字之中,虽然所有的书写皆有限制,却也蕴藏着无限的可能。其中,“无常”与“非常”这两个概念尤为引人深思。

近来,我对于“无常”的理解愈加深刻,它时常如影随形地浮现在我的脑海。对于“无常”,我将其解读为世间万物皆不确定,事事皆有可能变化。

而“非常”这一概念,在《道德经》中则被频繁提及。此书所谈之“非常”,实为超越常规,事事皆有不确定性,既包含常规的常态,也包含超乎想象的异状。

佛家与道家对于这两个概念的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都在阐述同一个真理——世界的不确定性。佛家强调“无常”,道家则更侧重于“非常”,无论是哪一家,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万事万物皆在变化之中。

在解读和翻译《道德经》的过程中,我努力地去除自己的主观色彩,希望能够更接近原作的本来面目。尽管每个人的理解和语言风格都会影响翻译的结果,但我始终追求的是对原作的最大还原。我深知自己的能力、理解、和文笔都有其局限性,但只要能够抛砖引玉,哪怕只能引发一点点的思考和启发,我也会感到满足。

在面对“自我”与“无我”的尺度时,我深感其难。正如老子所言的“无为而无不为”,以及佛家所说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放下自我,方能更好地前行。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或许可以借鉴孔孟之道的智慧。孟子所说的“先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以及孔子所讲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都是教我们如何放下执念,更好地面对世界。

读书的过程虽然仿佛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游走,但最终还是要放下那个“自我”,去体验和理解别人的世界。而写作则是要更加放下那个小小的“自我”,因为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与更多的人结伴同行。

在“非常”与“无常”面前,“自我”常常显得无足轻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抛弃它,因为正是这个“自我”让我们有了独特的思考和感悟。只是我们需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刻放下它,去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