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初景图
【宋】苏轼赞绘
桃花掩映竹外枝,三两绽放显春意。江水回暖鸭先觉,一片生机跃然画里。
蒌蒿满地伴芦芽,春意盎然待河豚。此情此景恰如时,正是鱼跃之刻。
惠崇所绘,春江晓景之画。画面之中,有何之景致?正是苏轼此诗所描绘。其风格,称为题画诗,以其诗词与画意相融。
观诗入情,入诗中见画面。看那“竹外桃花三两枝”,可见江畔之景,有竹有桃,有春水之波。江中游弋着鸭子,岸边生长着蒌蒿与芦芽。既有动物之生机,又有植物之繁茂。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为何桃花、竹子不多?实乃初春之季,气候尚寒,花与竹皆显稀疏。而那江水已暖,鸭子先知其暖意。正如“春江水暖鸭先知”,描绘出江水不再如冬日般冰冷,春天已然来临。
诗中再言“蒌蒿满地芦芽短”,其描述出春意渐浓,万物复苏的场景。而此间,“正是河豚欲上时”。画面中未见河豚之影,但诗人却借河豚喻初春之美。
归纳而讲,画中有竹有桃,有鸭有蒿;观诗便觉如入画中游。以美酒配河豚之想,更是增添了诗的意境。此诗所绘之景,便是初春的早晨江面上的景象。
苏轼笔下所写之景,不局限于美食。更有诗人忠臣孝子之情与他的食鱼人生观。例如他那爱食河豚之心,无论危险仍不畏之心,何尝不是人生所必需的勇毅之心。
回顾历史,苏轼生活困苦时也不忘对美食的品味。他用生活的日常经验为饮食之美作证,如同山珍海味是生活中的美好一角,而日常粗茶淡饭也有其独特风味。
如“人间有味是清欢”,是他对于生活深深的理解和热爱。不论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他都怀有一颗欣赏和品味的心。在食物中品味人生百态,这便是苏轼的食鱼人生。
【拓展知识点】
一、创作背景及解析
《惠崇春江晓景》为苏轼题于惠崇的画作上。描述的是画中的春江景色及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二、诗句中的植物与动物
蒌蒿:一种常见的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虽带有剧毒但美味无比的鱼类。
三、其他诗作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