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碳达峰与碳中和全球大势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汽车行业的未来风向标。
不论是层面的扶持、企业创新发展的焦点,还是消费者,特别是新生代消费者的购车偏好,都无一例外地聚焦于新能源汽车。传统汽车制造商的积淀与创新型企业的涌入,正催化着汽车行业的变革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显然,走过驱动的起步阶段,新能源汽车行业即将进入市场主导的新阶段。在技术迭代加快、市场竞争加剧的形势下,行业的发展方向更加明晰,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展,市场主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质。这不仅受企业属性的影响,也展示了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和活跃的生命力。
一部分企业呈现出亢奋的态势,他们不断加快市场布局的步伐。他们追求月销量的同比增长,竭尽所能地提升市场份额。他们加快新产品的上市速度,从外观造型到续驶里程,从智能化配置到服务升级,不断创新求变。他们也注重提升品牌影响力,及时回应市场反馈和社会评价。
而另一部分企业则表现出焦虑的情绪。他们面临产品力弱、销量低的问题;他们的投入与产出不匹配;他们的产业链布局存在短板。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关键是要正视问题,找到根本原因,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增强产品力和品牌力。
还有一部分企业按部就班,稳步前行。虽然他们的燃油车业务仍有一定的市场效益,但已经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趋势。他们正在加快新能源布局的步伐,蕴藏着较强的发展后劲。
"突破三关",掌握发展核心密码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技术与经营的共同进步。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以企业经营保障可持续发展,突破“三关”是必不可少的。
技术关的核心是动力电池技术的革新与演进。通过材料技术、结构设计和工艺改进等手段,未来十年电池需要在性能提升、安全性增强和使用便利性改善等方面取得关键突破。预计到年,电池将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寿命。
安全关则要求进一步降低新能源动力电池和整车的自燃与热扩散风险。未来十年,电池材料和电池系统的智能化技术将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
效益关则是新能源整车企业的核心命题。随着从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变,企业需在动力电池成本、规模效应和支持等方面寻求突破,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攻占四城",创造绿色出行生活
低碳是美好生活的基础,绿色出行已经成为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企业与技术的自身发展外,还需要构建生态体系来保障绿色出行生活。
要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充换电便利性。虽然目前车桩比还有较大差距,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我们将能够解决私人充电的不便问题。同时公共充换电设施的布局也将更加完善、合理。
共享出行的场景应用将是未来十年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公交、出租、物流等领域的全面新能源化,尤其是网约车领域的快速发展,共享出行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化的关键阵地。
智能网联的深度融合将加速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格局。智能网联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的关键竞争要素。随着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在智能网联领域的持续投入,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将更加成熟和普及。
产业链的完善协同是未来发展的关键。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不断提升和存量规模的积累,电池回收和再利用等产业链配套将需要形成有效协同。
过去的已然过去,未来已缓缓展开。新能源汽车产业即将迎来新的大考,无论进程快慢我们已看到了那个“净零排放”的未来。(北汽集团总经理 张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