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嘉峪关出发,我度过了一个五小时左右的漫长旅程,最终在下午五点半顺利抵达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一望无际的大漠、悠然行走的驼队、静谧的绿洲与夕阳西下的美景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我沿着游步道跟随人群前行,左前方是巍峨的鸣沙山,右前方则是神秘的月牙泉。
心跳难以抑制,我快步走向月牙泉。对于右侧沙漠中蜿蜒的驼队,我也只是匆匆瞥了一眼。这清泉宛如上帝的眼泪,又似沙漠的眼睛,在沙漠的包围中显得格外独特。
我愈加靠近这如翡翠般碧蓝的清泉,几乎要沉醉在这片美景中。月牙泉南北长约百米,东西宽二十多米,形状如新月,因此得名。它被誉为“沙漠第一泉”,令人惊奇的是,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千百年来,尽管遭遇强风,这清泉始终被流沙环抱而未被掩埋,实属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尽管我沉醉于这清泉的美景,但太阳即将落山的现实让我不得不离开。我依依不舍地转向鸣沙山。据记载,这鸣沙山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东汉时期,就有关于鸣沙的记载。
鸣沙山有两个特别之处。其一,人若从山顶滑下,脚下的沙子会发出嗡嗡的声音;其二,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消失无踪。这沙山金光灿灿,如虬龙蜿蜒,山势起伏。
我们借助软梯艰难地爬上鸣沙山山顶。站在山顶回望月牙泉,宛如一个玲珑的女孩躺在妈妈的臂弯里,静谧而安详。太阳即将落山,我们沿着沙丘的山脊往上走,远处的沙丘轮廓线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
脚下的细沙光滑柔软,远处的沙丘上一位女孩在挥舞红纱巾。太阳的余晖还留在天边,为月牙泉留下了绚烂的瞬间。月牙泉在金色的摇篮里静卧着,呈现出令人迷醉的蔚蓝。
鸣沙山与月牙泉相互映衬,动静相宜。月牙泉如瑶池里的仙女,清纯羞涩;而鸣沙山则如不知疲倦的乐手,弹奏着各种曲子。两者虚实相生、刚柔相济、主辅相成、琴瑟相依。在星月之夜里,月牙泉仿佛在讲述着遥远丝绸之路的故事;而鸣沙山则始终忠实地守护着月牙泉的美丽与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