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之行书探微——谈偏旁部首“两点头”之韵味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分享关于行书的独特部分:两点头的书写方式——“丷”。
“丷”,其形如倒置的八字,其音为bā,与“八”字古时通用。在汉字中,它常常作为偏旁部首出现,作为字头。如以下所示:
关于行书中的两点头:
在行书的书写中,这两个点有着独特的韵味。通常左点轻而右点重,左点位置较低而右点位置较高,二者之间相互呼应,紧密相连,切勿写得过于散乱。首笔左点以露锋轻入,顺势轻顿后即向右上方提锋收笔,出锋略长,与下一笔形成自然的衔接;而撇点则顺着左点的收笔方向落笔,略带弯状,与左点形成合抱之势,为接下来的笔画做好引带。
再观楷书中的两点头:
行书中的两点头虽然灵活多变,牵丝连带明显,甚至可以连写为一笔,但无论怎样变化,都需注意其与下部笔画的关系,保持整体的和谐与平衡。
具体字例详解:
曾字,读音为céng zēng;
差字,读音有chā、chāi、cī、chà多种;
弟字,读音为dì、tì、tuí;
美字,读音为měi;
普字,读音为pǔ;
前字,读音为qián;
首字,读音为shǒu;
养字,读音为yǎng;
益字,读音为yì;
兹字,读音有zī、cí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