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晨昏,赏云卷云舒。
行路间思君,坐定亦思君。
春日观百花争艳,冬时赏雪落纷纷。
觉醒时想卿,梦中亦念卿。
此诗出自明代诗集《一剪梅》,其中蕴含的情感深刻,恰能描绘出蓝湛等待魏无羡十六年来的心境。每一刻都期盼他的归来,又害怕归来的他再次离去。从蓝湛在冷泉中对待魏无羡的态度变化,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他内心无尽的相思之情,同时也见证了他对待魏无羡之事所使用的“深沉心思”。
初遇之时,青涩犹存,留有保留。
蓝湛此生首次受罚,皆因魏无羡。那曾经的端庄雅正,如今已被打破。任何人心中都会有不满。当时的蓝湛内心矛盾重重,既想尝试新事物带来的刺激,又不想失去自己的形象。自古以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总要有所取舍。
蓝湛那时更看重自己的名声,所以在品尝了魏无羡推荐的姑苏天子笑后,内心挣扎不已。他主动请罚,以此平复内心的波动,遵守家规。他也深感恐惧,对于未知的事物心生好奇。冷泉既是他疗伤之地,也是他静心之处。
魏无羡的出现打乱了他的静心之计。他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对于魏无羡的接近感到慌乱。他下意识地认为自己不能轻易自己,即使是在面前,即使那个人是魏婴。以蓝湛的思想,他无法接受这样的自己。他迅速整理好自己后,与魏婴进行交谈。年少的青涩让他有所保留。
等待的痛苦,尽在其中表达。
关尔认为蓝忘机确实心思缜密。当魏无羡十六年后归来,在静室醒来时,蓝湛以行动而非言语来回应他的疑问。这十六年后再次出现在冷泉的场景,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一切尽在不言中。蓝忘机的沉默,魏婴却心知肚明。原来这世上并非只有我一人孤单,原来我也有人思念着我,等待着我。
相较十六年前魏无羡闯入冷泉的情景,蓝今的处理方式已有所不同。他不再是迅速穿衣逃避,而是让魏无羡看到他后背上的戒鞭痕印,再让他看到自己胸前的烙印。这个与魏无羡胸前一模一样的烙印让魏无羡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