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朋友圈的广告来袭
在数字世界的微妙平衡中
近期,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崭露头角,宝马、vivo智能手机及可口可乐的广告如春风吹拂般出现在每个人的朋友圈。这股广告之风,仿佛将自家客厅里闯入了一个叫卖者。在这个广告泛滥的时代,我们却并未过度排斥,反而成为了一场无厘头攀比的参与者。
从抵触到接纳,再到如今的期待
大多数人曾对广告心生抵触,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在它。但如今,广告的呈现方式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不再是单调和一成不变,而是变得“高贵纯净”,融入了朋友圈这片净土。我们不再反感这种广告的侵入,反而觉得它为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
电视屏幕上的广告,曾经是换台的理由;电脑桌面弹出的框框,也曾被快速关闭。但现在的微信朋友圈广告,似乎成了我们闲暇时的谈资。小伙伴们会好奇地询问:“你收到的是什么广告?”并为之奔走相告。
朋友圈里的三等之谜
当宝马、vivo、可口可乐的广告成为朋友圈的焦点时,我们不禁要问:这是否意味着微信根据这广告将我们分成了三等?收到宝马广告的是不是就成了“高富帅”、“白富美”?而收到其他品牌广告的则暗自神伤?这或许是一场无声的攀比,但传播效果却远超预期。
真相往往出人意料。许多收到宝马广告的用户表示,自己的消费能力并未达到购买宝马车的水平;而一些高收入的好友则表示自己“未收到任何广告”。使用iPhone的用户收到宝马广告的概率似乎高于安卓手机用户,尽管不少iPhone用户自嘲“很穷”。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广告的推送是否真的公平?
我们反感的不是广告本身,而是落入俗套的形式
广告与我们始终保持着一种暧昧关系。投放过多会遭人厌恨,不推送又觉得宣传不够。但微信的这次朋友圈广告推送,却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广告的价值。它不再关注广告的形式,而是更注重内容。换句话说,它为广告冠上了“格调”的光环。
如今,那些清新脱俗的广告更易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比如《万万没想到》将广告巧妙地融入节目之中,让我们措手不及;《同道大叔》用漫画+星座的模式,让广告变得可爱又有趣。这些广告告诉我们:好的广告不仅要有创意,还要有格调。
在广告中寻找格调和骄傲
我们不再单纯地讨厌所有广告,因为有些广告已经找到了与我们的契合点。它们不再简单粗暴,而是足够细腻。我们开始在广告中寻找自己的格调和骄傲。比如收到某品牌的广告后,我们会与朋友分享:“看!我收到的可是有格调的广告!”
未来广告的畅想
我们畅想未来的广告或许会成为奢侈品,想看完整的广告需要付出脑力劳动或金钱。广告可能由主动变为被动,只有在需要时才会出现。更有趣的是,产品自黑的广告方式或许会成为新趋势——先展示产品的缺陷,再强调产品的优点。
微信朋友圈的广告已经来临,我们无法避免但可以选择如何面对。让我们在广告中寻找乐趣、格调与骄傲吧。
趣味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