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亲情、爱情还是友情,人际关系的微妙平衡中,总有人会付出更多,有人会接受更多。当接受者习惯了无条件的付出,久而久之便习以为常,甚至心生有恃无恐之感。人非圣贤,谁能无条件奉献一生而不求回报?一旦付出者停止付出,感情便可能岌岌可危,特别是在爱情中更是如此。
故事的主角是我的一个远房表姐,她与前夫相识不久便步入婚姻,婚后的生活却与她的想象大相径庭。远嫁、、生子,这些经历让她在五年内无法返回娘家。公公婆婆的百般让她每日生活得倍感压抑。据说,她剖宫产后的第二天就得独自去厕所,无人照料。婚后五年首次回到娘家时,她的消瘦和疲惫令姑妈潸然泪下。
命运多舛。当她带着回家的希望准备购买车票时,却发现囊中羞涩。姑妈暗中资助她车费,而远在他乡的丈夫和婆婆只询问孩子的状况,对她自身的境况不闻不问。尽管外人无法过多干涉情感问题,但她的困境仍让人心疼。前夫因酒后骑摩托车意外离世后,她与孩子更是陷入了困境。保险赔偿金也被公公婆婆私自保留。
表姐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不幸中却幸运地遇到了另一位挚爱之人。这个人是她现在的丈夫,同样是二婚并带有一个儿子。在他无私的帮助下,她最终跨越了世俗的眼光,成为了正式的夫妻。他们的家庭从两人扩展为四口之家,从那时起,她的生活焕然一新。
两家人如今其乐融融,没有了琐碎的家庭矛盾和婆媳烦恼。丈夫下班后主动承担家务和孩子的辅导功课,每个节日都为她带来惊喜和仪式感。婆婆也深明,将她的结婚戒指首饰都交给了她。就在看似幸福的生活中,突然投下了一颗定时。
小年前夕,她给我打来电话,我原以为她又将带来甜蜜的分享。然而她却泪流满面地诉说想要离婚的念头。我耐心地听她倾诉了两个小时后终于明白,原来是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引发了她的不满。她责怪大儿子不理解她的苦心,而丈夫在忙碌的工作中只说了句“这种小事还需要打电话来说吗?”就激化了她的情绪。
劝解过程中我直言不讳地指出:“一个青少年穿衣少了也不必大惊小怪,你或许管得过于宽泛了。一句工作中的回应并不代表态度不好。”我告诉她:“生活中没有永远的理所要学会珍惜他人的付出。”尽管她一时情绪激动想要离婚,但我知道她其实没有勇气真正做出决定。
挂断电话后我深感心有余悸。如此微小的事情竟能引发如此大的情绪波动。归根结底,正是因为长期受到他人的宠溺与纵容,她才渐渐有了有恃无恐的心态。我深知她只是在寻求存在感而非真正的离婚之意。
感情的平衡之难在于既不能过于计较付出的多少又要保持互相付出的动态平衡;既要有足够的宠溺又不能让其中一方只索取不付出以致于感情的天平失衡。因此我们必须好好珍惜那些对我们好的人不要让他们的付出成为理所应当的事情。
爱情和人际关系都需要我们用心经营和呵护方能长久维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