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带雨晚来急的下一句 春潮带雨晚来急的翻译

2025-01-2309:13:41百科知识0

此诗,又称为《渭城曲》或《赠别》,曾被唐人编入乐府,成为传唱最广的送别歌。诗中首句与次句巧妙地描绘了送别的地点、时间及场景。那“青青柳色新”的景象,不仅点明了是春天,更在无形中营造出离别的氛围。

自古以来,杨柳与离别便有着不解之缘。从《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开始,杨柳便成为了诗歌中代表离别、送别、惜别的常见意象。加之古代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更使得杨柳与离情别绪紧密相连。

如同许多脍炙人口的七绝名篇一样,前两句的描述只是为后文铺垫。那句“再饮一杯酒吧,西出阳关便无老友相伴”的词句,虽看似平常,却深深触动了离别之人的心弦。阳关,位于河西走廊的尽头,是通往西域的要道。离开阳关,便踏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旅途的艰辛与寂寞便随之而来。

尽管唐代有不少诗人能以豁达的心态看待离别,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但到了真正的离别时刻,又有谁能真正做到无动于衷?这首诗在唐代的送别场合中广受欢迎,众多诗人以此为故实,如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等人的作品中均有引用。

在格律上,此诗虽非常规格式,却也别具一格。前人称之为“折腰体”,即第二句与第三句之间并不粘合。这种变格在唐诗中并不罕见,如王维的《送沈子福归江东》和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等名篇,都展现了唐诗的独特魅力。

在流传过程中,此诗也有着不同的版本:“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青青柳色春”以及“客舍依依杨柳春”。尽管存在这些异文,但脍炙人口的通行版本依旧广为传唱,而其他异文则相对较少被人关注。

此诗以其深情的描绘、细腻的情感以及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了唐代乃至整个诗歌史上不朽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