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乾年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扬州书画界有八怪,板桥数第一”。
他,姓郑,名燮,以号板桥自称。父亲为其精心挑选了“燮”这个名字,希望他能光耀门楣、一生平顺。可郑板桥却是个不走寻常路的人,一生都在追求自由与生命的光彩。
父子俩都没想到,他因着特立独行的性格,竟成了“怪咖之首”,并以“诗书画三绝”实现了光耀门楣的愿望,还收获了一大批民间粉丝。他常说:“一人有一体,我有板桥体”。
夜深了,江苏兴化的一所破落小院里,郑板桥还在挑灯练字。妻子徐氏心疼又按捺不住怒火。郑板桥学业更加用功了,尤其是在书法方面,一练起来就没完没了。他练字练到了“被底”,一练起来就废寝忘食。
最近,他感觉自己已经陷在书法瓶颈了,于是苦思冥想如何改进自己的笔法走势。床铺逼仄,他划着划着,不自觉划到了妻子身上。妻子痒得一把丢开他的手,嗔怪道:“你真是练字练魔怔了!”郑板桥忽地坐起,灵感涌现:自己的书法要想有所突破,自然也得“自有一体”呀!
从此以后,他在与亲友的书信往来中开始尝试一种新的笔法——将“汉八分”(隶书的一种)与楷书结合,再融入行书、草书的酣畅笔意,偶尔还用点篆体点缀。他的创新被朋友指责怪丑,但郑板桥笑称自己的书法是“六分半书”。
郑板桥的书画逐渐声名远扬,前来求画的人络绎不绝。他明明白白地把“钱”摆在明面上定价售卖,还定了卖的规矩:达官贵人不卖、钱够花时不卖、自己不高兴不喜欢不卖。他将自己的润笔费装入大布袋中,遇到贫苦的老人、妇婴便慷慨解囊。
沈从文曾说过:我崇拜朝气、欢喜自由、赞美胆量大的。一个人行为或精神上有朝气,不在小利小害上打算计较……他失败了能再干。郑板桥正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人生充满了自由与朝气。他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指引着我们跳出循规蹈矩的舒适区。
郑板桥的仕途生涯也颇具传奇色彩。他被调往潍县面对烂摊子,海水倒灌、疫灾、接连不断。他深知形势紧迫,直接冒着风险开仓赈灾并责令富户轮流舍粥供饥民糊口。他的爱民之心在盛行的年代毫无顾忌地表现出来。离任时,百姓手头仅有的蔬果、茶酒都拿来相送。
他的人生一大突破,正是从“板桥体”开始。他专研兰、竹、石的气节,与自己清高自持、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契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体现了他的高洁情怀和不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