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如清
叶落虽无迹,父爱却深沉。每年的六月第三个星期日,是国际父亲节,全球52个的民众都会在这一天以各自的方式回馈父爱。
“子不教,父之过。”在传统文化中,父亲被视为家庭的支柱,肩负着教育子女的重任。从甲骨文中便可看出,“父”字形象地描绘了手中举着教子女守规矩的场景。父亲,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雕塑家,其作用无可替代。
父爱如山海般辽阔,静默无声。的父亲们,多如朱自清笔下《背影》所描绘的那样,不善言辞表达爱意,却会以笨拙的方式与子女告别,如买一袋橘子。我年少时读《背影》,并未深感其意,直到父亲每次探望我时,在附近的超市里购买满满的三大袋零食和水果,我才恍然明白这朴实无华的爱意。
古人曾言:“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相较于母亲节,父亲节总是显得稍显寂寥。多年来的销售数据显示,母亲节礼物的销量总是远超父亲节。这或许是因为沉默寡言的父亲使两代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困难,但相对于父亲,子女们更愿意向母亲表达情感。
尽管父爱无言,但我们仍应将孝顺化作行动。孝是儒家道德的核心,为人之本,家庭和睦之要,和谐之礼。孝顺不仅仅是心中之念,更是要付诸行动。一句问候、一通电话、实实在在的关心和陪伴都是对父亲最好的回馈。不论孝行大小,关键在于心怀感恩之情,用实际行动去表达对父亲的敬爱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