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乃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环,象征着秋季的渐深。当太阳黄经达到165度时,便是白露的时节。此节气到来后,万物上凝结的露水日渐明显,标志着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所替代。随着冷空气的南下,气温开始出现一定范围的下降。人们常用“白露秋风夜,夜夜凉如水”的谚语来形象地描绘这种气温逐渐走低的趋势。
白露与诗词
古诗中,白露往往与美丽的景致和深沉的情感相结合。
蒹葭
出自《诗经·国风·秦风》,诗中以蒹葭的苍苍之态,白露成霜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心中所思之人的深深眷恋。水边伊人的倩影,在溯洄与溯游之间若隐若现,仿佛融入了这白露的朦胧之中。
玉阶怨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笔下的作品。在玉砌的台阶上,白露悄然降落,随着夜色的加深,渐渐了罗袜。诗人却下起了水晶帘,只留得一轮秋月,在玲珑的月光中寄托了他的幽怨。
月夜忆舍弟
杜甫的这首诗,描绘了边秋的一雁声中,戍鼓阻断了人的行路。从今夜起,露水变得白茫茫一片,而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诗人思念着分散各地的兄弟,忧虑着家中的生死存亡。即便书信难以抵达,他也盼望战事早日停息。
白露时节
在唐代诗人杜甫的笔下,白露是一季收获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