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学问的人 什么叫有学识之人

2025-01-2315:53:32百科知识0

《论语·学而》 篇章选录 1.7

子夏言道:“崇尚贤德方为正道,待父母尽心竭力,对君主忠诚奉献身躯,同朋友交往言出必行、信守诺言。尽管此人或许未曾正式求学,但我定视其为学识渊博之士。”

此段语录出自单英中老师的《论语通义》解析。

“贤贤易色”一句,历来解释纷纭。一方面,它可理解为以崇敬贤德之心替代沉溺美念;亦可指对妻子重视品德而非容貌。

在单英中老师的解读中,结合《论语》的时代背景及“结构论”,若此句指涉夫妻关系且置于讨论忠孝之前,似不合逻辑。他提出了第三种解释,即尊崇贤德之人,神情态度显露庄重恭敬。

具体分析,“贤贤”二字中,前一个“贤”作为动词,意为尊敬、崇尚;后一“贤”为名词,指代有才德之人。唯有德高望重者方能令人肃然起敬,并在君王与父母面前论及。

至于“易色”,可解释为因见到贤人而使神色变得庄重恭敬。这里的“色”并非仅指,而泛指面部表情、神色。正如《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论及孝道时提及的“色难”,指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实属不易。

紧随“贤贤易色”之后的内容,依次强调了孝顺父母、忠诚君主及诚信的重要性。在《论语·学而》的篇章中,孝被定义为仁的根本。而超越家庭、父母、领导及朋友的范畴,所指必然不在夫妻关系之上。

“贤贤易色”位居其首,置于父母、君主及朋友之前,凸显了尊崇贤人的重要性及其深远影响。圣贤或栋梁之辈,实乃值得人们发自内心崇敬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