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全读什么 前面木后面全怎么读

2025-01-2316:36:55综合资讯0

“人生百态,悲欢离合,恰如明月的阴晴圆缺,古难全也。”

回想起初中时期课本上的苏轼《水调歌头》,当时并未深解其中意蕴。随着岁月的流转和生活阅历的增加,渐渐体会到苏轼词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回味无穷。

(摄影:刘芸池)

人生总会有诸多不完美,无论是事业、家庭,还是容颜。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无缺,然而我们对待这些不完美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若能坦然面对并接受人生的不完美,那便迈出了成熟的第一步。

人生的常态

季羡林曾在书中写道:“追求一个完美的人生,是每个人的愿望。从古至今,无论海内海外,完全无缺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不完美才是人生的常态。”

回想起自己的成长历程,小时候未得心仪玩具的遗憾,青少年时的不佳成绩,成年后的社会压力与理想的落差,以及中老年后的身体衰退与孤独……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烦恼与不完美。

我们常常过于关注自己的不完美,而忽略了所拥有的美好。我们总是仰望别人的幸福,却未回头看看自己所经历的也许正是他人所向往的。

盈满则溢,月圆则缺。不完美其实也是一种美。

(摄影:刘芸池)

接纳不完美

“即便是尺之木也有其节,寸之玉亦有其瑕。”

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揭示了世间万物各有所短,无法达到完美的境界。

一尺长的木材上会有节疤,一寸见方的玉石上也会存在瑕疵。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正因为有了节疤的木材更加坚韧,更能经受风雨的洗礼;而玉石的易碎也凸显了其宝贵的价值。

(摄影:胡宇)

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主人公1900虽生于邮轮之上、没有父母、没有家庭背景、也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他一生未曾踏上陆地,但他的音乐天赋令人惊叹。他虽然拥有纯粹的自由和洞察人生百态的能力,但他也曾面临选择。

尽管故事结局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完美——1900最终选择留在船上与之一同葬身海底——但他坚守了自己的纯粹与初心,未曾让自己陷入世俗的纷扰。

这个“不完美”的结局反而让电影成为经典。

勇敢面对

罗曼-罗兰曾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人的一生中,心态至关重要。因为人生不可能尽如人意,正是因为这些不如意和不完美,才使得我们有所追寻。

例如北京冬残奥会上的选手张梦秋,她因小儿脑性瘫痪导致身体有一定的运动功能障碍。然而她热爱运动并接触到了高山滑雪项目。经过刻苦训练和不懈努力,她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坦然接受是奋起的第一步。虽然前路仍会有许多挑战和困难但若能抛开自暴自弃和自怨自艾轻装上阵便已迈向了成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