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的写作背景 西岳望岳写作背景

2025-01-2317:15:28综合资讯0

唐 杜甫

五言律诗

名句:未详

基调:赞誉,抒怀

年龄:杜甫25岁,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

泰山何巍峨,

五岳首领显赫然。

岱宗尊称泰,大山之貌壮丽现。

齐鲁青峰无尽头,延绵不绝入云天。

天地钟爱神秀景,阴阳分明晨昏现。

云海翻腾荡心胸,层峦叠嶂鸟归旋。

定要攀登绝顶处,俯视群山皆渺然。

创作背景:

《望岳》是杜甫早期创作的作品之一,当时他正值青年,游历齐鲁大地,登泰山而作。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以及他心怀天下、寄兴山水的豪情壮志。

知识扩充:

杜甫的《望岳》不仅代表了他青年时期积极向上的心态,更是他人生不同阶段心境的写照。咏泰山的《望岳》展现的是他初入社会时的雄心壮志;而其晚年创作的同题诗歌,虽有所变化,但忠君之心始终未变。

【考点解析】

考点1:“夫”字解析:

在古文中,“夫”字常用于句首或句中,作为发语词或助词。在《望岳》中,“岱宗夫如何?”的“夫”字即为发语词,引出对泰山的描绘。

考点2:泰山之高的描写:

诗中“齐鲁青未了”一句,通过描写从齐鲁两地都能望见泰山,展现了泰山的高大和绵延。

考点3:“割”字巧妙之处:

诗中的“阴阳割昏晓”一句,用“割”字形容泰山能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分开来,表现了泰山的之力,一个字生动地描绘出泰山的高大和雄伟。

【赏析】:

《望岳》一诗是杜甫对泰山的赞美和敬仰之情的表现。全诗以望泰山为核心,从远望到近观,再到细看,最后抒感。诗中既有对泰山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和抱负的抒发。整首诗气势磅礴,雄浑豪放,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远望泰山的壮丽,颔联近观泰山的神秀,颈联细看泰山的缥缈,尾联俯瞰泰山的雄伟。全诗层次分明,情感丰富,通过描绘泰山景象来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