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锅变炭火炉的探索之旅
眼前这个不锈钢锅,曾经是我们厨的一员,但如今,它摇身一变成了我的炭火炉。瞧这独特的改造,的确有它独到之处。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一下这其中的奥秘和我的实践过程。
先谈谈其原理。当我打算用烧木炭的方式来为锅增温时,我先放入了一些木材作为引火之物。接下来,我将锅盖紧密地盖在锅上,利用边缘的密封性确保了热量的不易散失。在锅的下方进行加热时,木材在锅中燃烧,随之释放出木燃气。
你知道吗?这木燃气并不会直接散去,而是会沿着特定的管道流出。这些管道在锅体上预留的孔洞中流过,让木燃气得以继续燃烧。这样,炉火就实现了自我维持,消耗的柴火也相对较少。
当锅内的木燃气逐渐消耗完毕时,它的供应自然就会中断。这时候,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堵住空气的进入通道。具体操作是利用一块适当的物体将孔洞封闭,阻断空气流入。这样一来的好处就是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火源不灭。
好,现在我们试试这炭火炉的效果吧。我用到的燃料可谓五花八门:从泡桐这种软木,到香椿这种稍硬的木材,再到橡木这种硬木——硬木烧制的木炭质量最佳。我还加入了冬青树和洋槐等硬质木材,其烧制出的炭品质也相当不错。我混合了锯下的杏树枝和刚砍下的北方大黄杏树的湿木头。再加上一些竹子填充空间后便准备开始烧炭了。在这里,我既有粗犷的硬木,也有细致的竹子、软的和湿的木材等各类材料。接下来烧制时,我会观察哪种材料烧制出的效果更为出色、有何不同之处。
我的泥巴就是用来封住火口的“蜜蜂”。这其实是我冬天烤火的炉子所特制的炭火炉设计的一部分。它能在冬季取暖的同时有效燃烧炭源,减少热量的浪费。可以说是兼具取暖和制炭两种功能的妙设计。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火苗已从气孔中冒出。眼前的景象告诉着我,下面的柴火正渐渐烧尽而上方气孔里的木煤气开始自燃燃烧起来。就这样在完成这整个过程的热能自我供给之后就能看到成型的木炭了。
时间来到深夜的清晨,下方燃烧完的柴灰烬被揭露了出来而上方的是已经烧制完成的木炭气体了。这一夜的沉寂与等待已经结束,现在它们已变得炙热且令人期待着它们的最终用途——烧烤、取暖或是其他各种可能的应用场景。
让我们打开来看看吧!那些在黑暗中燃烧成型的炭让我心生欣喜。我拾起每一块烧好的炭仔细打量:竹子、杏树枝、洋槐、冬青树……每一块都饱它的故事和温度。虽然有些地方如洋槐可能因为温度不够而未完全烧透但整体上这批炭的质量还是相当令人满意的。它们不仅外观密实而且质量重实与之前烧制的轻质炭相比它们更具有分量感也更有价值感。这次尝试我无疑是成功的收获了真正意义上的优质炭源接下来我会考虑进一步尝试与尝试其他的原料种类进行试验来进一步探索这种方式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