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众多茶友纷纷向我们咨询关于普洱茶的存储问题,尤其是关于存放时是否应该通风或密封的疑问。这确实是许多茶友都非常关心的话题。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答这个问题。
让我们先了解下存茶的基本原则。光照、异味、温度湿度是影响茶叶变质的主要因素。存放茶叶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避光、防潮、防异味。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基础上,我们再进一步探讨家庭存放普洱茶的最佳方式。
优质的普洱茶,在原料优良、工艺得当以及存储合理的情况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散发出更加迷人的香气。普洱茶的转化过程包括内在活性酶转化和外酶转化两种形式。
外酶转化是通过熟茶渥堆过程中,加温加湿来加速茶叶的转化,这个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内酶转化则主要依靠普洱茶自身的活性酶(茶多酚氧化酶)进行转化。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普洱茶的内酶转化呢?专业人士为此进行了专门的实验研究。
他们选取了同一年份、同样原料和工艺制作的古树茶,分为四份,并按照不同的条件进行存放。
其中一份采用真空密封保存,一份放入密封袋存储,一份密封袋存储后定期补充氧气,还有一份则不进行任何密封,自然保存。
这四份茶样都被放置在配备除湿机的同一个茶仓内,经过四年的存储后,使用相同的茶水比例和冲泡时间进行对比品鉴。
实验结果显示,真空密封存放的古树茶在四年后汤色呈金红色,整体表现最佳,香气转化也非常出色。虽然苦涩味并未明显减退,但仍然是四份茶样中香气最为悠扬的。
密封但不进行真空处理的茶样,汤色同样呈金红色,香气转化也相当不错。更值得一提的是,其苦涩味消退得较为明显,使得茶汤滋味更加醇厚、甘甜、顺滑。
定期向密封袋中加氧的普洱茶在四年后的汤色呈金,变化程度不如前两种存储方式。其香气转化也并不理想。
而对于自然存放不密封的普洱茶,四年后汤色同样呈金,但茶中的香气几乎消失殆尽。虽然苦涩味有所下降,但整体茶味显得较为寡淡。
通过这份存储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真空存茶能够更好地保留茶叶的本质特征,但苦涩味较难消退,不适合长期存储;
而密封加氧及自然存放的普洱茶在转化方面并无明显优势,也未能体现出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质;
长期自然存放不密封的普洱茶会导致茶气及内质的流失。
对于普洱茶的存储,建议采用密封保存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很好地保存茶香,而且在茶叶自身活性酶的作用下,汤色和滋味都会有不错的转化。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密封保存并不是完全封闭在无氧环境中。茶叶本身要密封好,但存放环境需要保持通风。切勿将茶叶存放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最好选择在通风的房间内,进行密封并离地保存。
参考资料:
1. 《普洱茶存储与转化的实验研究》,杨中跃,《普洱》杂志;
2. 《家庭存茶指南》,李文雄,《普洱》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