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岁月的与家庭欢聚,自然离不开的传统节庆,尤其是一年之始的春节。每当新春佳节之际,家族聚会、走亲访友的传统仪式如同旋律般流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而在这期间,却隐藏着众多宝贵的文化礼节,父母可趁机给孩子们上一堂生动的社会文化课。
手势传情,礼仪男女有别
礼仪培训师黄莹提醒我们,拜年时的手势也有讲究。抱拳作为拜年的一种礼仪,并非随意而为。对于男子而言,右手握拳、左手覆盖其上,这不仅是对善意的表达(因右手常被视为攻击手),更是传统文化的体现。而女子则相反,虽不抱拳,但压手之礼同样不可忽视。这种差异与“男左女右”的传统相呼应,若左右颠倒,则成了哀拳,为报丧或求饶时所用。
茶酒之礼,各有规矩
不论是探亲访友还是家中宴请,茶和酒都是不可或缺的待客之道。正如俗语所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斟茶时,七八分满便足矣。若小辈能双手接茶杯,既是对长辈的尊重,也是礼貌的体现。黄莹还提到,在向长辈敬酒时,小辈的酒杯应低于长辈的酒杯。若有长幼之别,应以主位为基准,顺时针依次敬酒。
共餐之序,长幼有序
在团聚的餐桌上,若有长幼之别,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当一道佳肴刚上桌时,应先转向主人或主宾、长者及尊者处。待他们动筷后,其他人方可进食。现今仍有些孩子心急,在长者未动筷之前便急不可耐地夹菜,此等行为欠缺礼数。家长不可轻忽此点,放任孩子的行为。应从幼教起礼数规矩。
这些并非刻板之规,而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愿每个家庭都能在春节的欢聚中领悟到这些礼仪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