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林在她的概念专辑《Muse》中,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呈现了欧陆舞曲的精髓,其主打曲《大艺术家》的演绎,不仅没有迎合华语音乐受众的喜好,也没有炫耀自己的形象,而是以一种极其高水准的方式与欧歌手相媲美。
在《大艺术家》中,我们罕见地听到了她在华语流行音乐中自然提及他人名字的情景。她巧妙地引用了村上隆、毕加索、梵高、莫奈以及安迪沃荷等艺术大师的名字,却毫无刻意之嫌。
歌曲中的一句“他不是梵谷也不是莫内”,与Madonna在1990年所唱的“Marlon Brando, Jimmy Dean”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展现了艺术家们对卓越与经典的致敬。
由于梵高和莫奈等大师的作品被公认为世界文化瑰宝,而Marlon Brando和Jimmy Dean则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名字无论经历多少年都会被世界历史铭记。这也就意味着,《大艺术家》的歌词在数年之后仍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如同现在回听Madonna的《VOGUE》一样,使人感同身受。
蔡依林之所以能够站在艺术的高峰,不仅因为她对国际音乐文化的潮流有着敏锐的嗅觉,更因为她早已洞察到了文艺复兴与旧时代文化追捧所带来的复古。
蔡依林作为一位单曲型艺人,她的专辑往往采取“商业作品与概念大作”相结合的形式。她喜欢在单曲中尝试前卫的元素,这些元素有时与她的商业作品风格并不完全相符。她的每张专辑都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风貌。
蔡依林最为出色的一点在于她用整个职业生涯不断挑战华语音乐中歌词的主导地位。在过去,邓丽君、王菲等华语音乐巨星的作品多以诗情画意的歌词为特点。而蔡依林则开辟了新的道路:她的歌词有时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正是这种难以理解性使它们成为了摇滚大师的表演,这些歌词经过蔡依林的诠释,成为了具有标志性的“淋语”,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仔细品味,《大艺术家》在华语音乐中独树一帜。虽然蔡依林的努力无法单独拯救整个华语乐坛的现状,但她的尝试无疑为华语音乐界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艺术家》不仅是对欧陆舞曲的精彩演绎,更是对华语音乐界的一种革新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