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江南时节至,杨梅满目应时鲜。
沿路而行,市集摆卖皆杨梅,硕大的果实犹如乒乓球,配以几片绿叶,洋溢着诱人的新鲜气息。路过的行人无不心生一念:“尝它!”
杨梅酸甜交织,看一眼便令人垂涎欲滴,仿佛口腔中已出唾液。
今日来细说杨梅的点滴趣事。
传闻中,每颗杨梅内都藏有如“蛆”般的幼虫。
我们购买了楼下水果摊的杨梅,细心观察,竟真的发现了“”的证据!
重要信息提示!
在显微镜的放大下,那灵活的形态仿佛一个小胖子在,竟还带着一丝可爱。
再次重要信息提示!
这是果蝇幼体的实拍图,它们会钻入杨梅中。常见的围绕杨梅飞绕的小虫,我们称之为“果蝇”,其个头微小,其幼体形态看似如“蛆”。
果蝇实拍记录。其拥有红色复眼,偏爱水果,常常盘旋于水果或是有果皮的垃圾桶周围。因其强大的繁殖能力,果蝇成为了遗传学研究的模型生物,有着“上帝因果蝇创造了摩尔根”的说法。但需注意,虽名字叫“果蝇”,但它并不等同于我们常说的“苍蝇”。
近亲苍蝇喜食人畜粪便、有机物等,边吃边吐边,因此常让人对果蝇产生反感。
杨梅果肉中,水分占比高达90%,且外无果皮包裹,易因发酵而变质产生酒精。果蝇喜欢寻找酒精含量高的食物产卵,因为酒精能阻止其他寄生蜂在果蝇幼虫身上产卵。在杨梅的腐烂过程中,酵母菌数量会增多,为果蝇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挑选杨梅时要注意,若杨梅散发强烈的酒精味,可能已不新鲜。
实际上,通过农或生物手段是可以减少或消灭部分果蝇的。但考虑到它们并不具备传染性和寄生性,农民们往往选择让它们自然生长。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有虫的杨梅我们应该如何是好?其实大可不必担心,有虫的杨梅依然可食,食用一只或百只幼虫在身体上并无差别,它们最终都会被消化成优质蛋白。但心理上可能难以接受。
若您实在心有芥蒂,可尝试用盐水浸泡杨梅,这样可以将幼虫“逼”出。
熟透的杨梅色泽乌红,近似黑色。有人疑虑其掉色是否为人工染色所致。实则不然,这是由于杨梅富含水溶性花青素,遇酸呈红紫,遇碱则呈蓝色。而生活饮用水的pH值就在6.5-9.5之间,因此杨梅掉色是花青素的自然溶出。
杨梅即可见其鲜红的果肉,建议边咬边汁水,以免溅到衣物上难以清洗。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别尝试,会后悔!)
对于糖尿病患者或血糖控制不佳者而言,杨梅的糖分含量属于中等水平,建议适量食用。而正常人群也应适量食用杨梅,因其表面细小的绒毛对肠道运动有一定刺激作用。
夏日炎炎,食欲难免受影响。此时自制一杯冰镇杨梅汁再合适不过了!它既解暑又开胃还带点小瘾。但请注意不要贪多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