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丰、沛县一带,结拜的传统仪式颇为流行,虽然其他地方也有类似习俗,但以这两个地方最为突出,其历史可追溯至汉末,至今仍被广泛传承。
丰、沛县人对'尚武重义'的称誉绝非空谈,练武者和结拜者众多,历史也一再证明了这一点。其源头可追溯到《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时代背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真正兄弟。而在沛县,这种结拜的形式被广大所效仿和传承。
当时,吕布的干预使得战争得以暂时平息。为了纪念这一事件,沛县人建立了'吕布射戟台',并为其建立了高亭以作保护。亭柱上的题联赞美了吕布的英勇,而今这一景点已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
每当人们看到射戟台,就会想起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结义故事。俗语中也有'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孙膑和庞涓'的说法,可见其影响之深。在沛县人的心中,结义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寄托。
结拜的仪式在沛县有着详细的规矩。选定一个吉日良辰,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如桃园、花园或柏树林,摆放供品和香炉。参与者情绪高昂地宣读誓词,割破手指滴血混合于酒中,以示血缘相融。最后交换帖子,成为'换帖'兄弟。
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拜的仪式有所简化。如今,人们更多是放上关公像,烧香叩头,就算完成了结拜的仪式。而誓词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核——兄弟情谊、忠诚与义气——始终不变。
虽然偶尔会有结拜者反目成仇的情况发生,但这并不被人们所接受。如今的社会中,人们更加看重的是友谊和诚心相待。许多人选择在出发前结拜,以求得心理安慰和的助力。
结拜的禁忌和规定也是为了维护这种情谊的纯洁和神圣。例如禁忌同祖不同辈份的人在一起结拜,以及一般近亲不结拜等。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兄弟情谊的尊重和珍视。
结拜在沛县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