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像是什么意思 映像与映象的区别

2025-01-2416:45:46生活经验0

1.1 过程映像区定义

当我们在用户程序中操作输入(I)和输出(Q)地址时,CPU并不会直接访问信号模块,而是访问存储在CPU系统存储器中的特定区域,这个过程叫做寻址。这个存储区域就是过程映像区。该区域分为两部分:输入过程映像区(PII)和输出过程映像区(PIQ)。过程映像区的更新有两种方式:OB1更新和PIP更新。

1.2 过程映像区的优势

相较于直接访问输入/输出模块,通过过程映像区进行访问的优点在于,它能在程序循环处理期间为CPU提供一致的过程映像区数据。当程序执行过程中,访问的过程映像区信号始终保持一致。由于过程映像存储在CPU的系统存储器中,其访问速度明显快于直接访问信号模块。

1.3 过程映像区的设置及大小

对于S7-300/400系列的CPU,其过程映像区的大小是可以设置的。具体设置方法详见技术规范手册或组态界面。而对于S7-1200/1500系列的CPU,其过程映像区的大小是固定的。例如,S7-1200 CPU的输入和输出过程映像区大小分别为1kbyte,而S7-1500 CPU的输入和输出过程映像区大小均为32kbyte。

1.4 OB1更新过程映像区的特点

在地址分配过程中,如果模块的地址位于过程映像区内,则可以选择自动更新过程映像,即按照CPU OB1的周期进行更新。而对于不在过程映像区内的地址,则不会进行自动更新。

1.5 PIP更新过程映像区的特点

除了OB1更新,还可以通过过程映像分区(PIP)进行更新。某些类型的CPU支持将I/O地址分配至PIP中,并在相应的OB块被执行时刷新。这种有条件的刷新方式可以减轻CPU的负荷。

不同的CPU支持的过程映像分区的最大数量不同,例如S7-300 CPU支持的过程映像分区最大数量为1个,而S7-1500 CPU支持的过程映像分区最大数量为31个。如果未分配给OB的过程映像分区,则操作系统不会进行更新,但可以通过特殊指令进行更新。

2.1 外设地址的定义

当某些I/O模板的地址超出了过程映像区范围时,就需要使用外设寻址,即直接访问I/O模板而不是经过过程映像区。使用外设寻址时,需要在地址前加上字母‘P’以示区别。

2.2 外设地址的标识及访问方式

外设地址包括PIB(外设输入字节)、PQB(外设输出字节)、PIW(外设输入字)、PQW(外设输出字)、PID(外设输入双字)和PQD(外设输出双字)等类型。以模拟量输入为例,PIW为直接读取外设地址的实时数据,而IW则是将模板数据先读取至过程映像区再访问。

2.3 外设地址的使用场景

当模板地址超出过程映像区范围、用户程序需要直接读取实时值或输出值需要直接输出至模板时,就需要使用外设地址。

3.x 相关问题解答及操作建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