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之霞芬室
位于颐和园玉澜堂东配殿的霞芬室,是一处静谧的所在。在这片天地间,婆娑的竹影与窗边的书桌交相辉映,仿佛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山泉潺潺的声音,轻柔地流入室内的砚池中,与四周的环境和谐共存。这“窗外的竹影”与“山泉入砚”的景象,彼此呼应,共同构建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图景。一个“摇”字,一个“入”字,生动地刻画了窗外景物的动态,为整个空间增添了活力。爱新觉罗·弘历的这番描绘,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名泉园探秘
名泉园内,山不高,水不深,隐藏着矮小的屋舍两三间,以茅草和苇子为顶,黄白相间,简约而古朴。在寺之旁、村之外,还有小园四五亩,柳绿桃红,点缀其间。此为名泉园的写照。句中写屋的部分,借用了唐刘禹锡《陋室铭》的意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里的“藏”字突显了屋舍的位置,环山抱水,小径通幽,隐而不露。茅草和苇子的与白色,简洁地描述了屋舍的结构,虽简陋却透出高雅的气息。
而对句则描绘了园的景致。虽然园子只有四五亩大小,却是一片花的海洋,柳绿桃红,景色迷人。全联虽未直接写人,但通过景物的描绘,园主不慕名利、高洁脱俗的志趣已然隐约可见。联语对仗工整,如“茅黄”“苇白”与“柳绿”“桃红”,既句中对应,又句间呼应,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