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这一独特且丰富的词汇资源,对于众多备考公考的朋友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元素了。在申论、逻辑判断以及言语等环节中,成语总是如影随形般地出现,尤其是在言语部分,成语更是频频成为考试的重点。尽管很多备考者可能会对成语有所畏惧,认为它们难以捉摸,但实质上,成语并非深不可测。它们需要的是我们的耐心和日积月累的功夫。
今日,我们将一同探讨成语中的第一个高频考点——望文生义的误解。那么,何为望文生义呢?让我们从一个小例子开始说起。
示例:当那部引人入胜的电视剧正在热播时,是否会出现万人空巷的情景?这里的“万人空巷”是什么意思呢?如果理解为无人问津、非常冷清的场景,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这是一种望文生义的误解。望文生义即是过于字面地理解词语的意思,而不去深入探究其真正的含义。
接下来,我们将为各位小伙伴们梳理几组常见的误用成语。
一、侃侃而谈
解释:当某人在有理有据的情况下,以自信、从容的态度进行交谈或发表观点时,便可称之为“侃侃而谈”。它描绘了理直气壮的谈话或演讲的情景。
示例:曾见他在电视荧屏前发表见解:“环保工作自然是以人为本……”每一字每一句都透露出他对此的深刻理解与见解。
二、不刊之论
解释:此成语用来形容言论精准得当、无懈可击。刊字在这里指的是古代的消除错字之举,所以不刊即是不被改动之意。
示例:鲁迅的杂文被后人传颂为经典之作,其中的言论都被誉为“不刊之论”。
三、目无全牛
解释:此词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技艺娴熟至极点。
示例:在处理工作事务时,他的经验如此丰富以至于能将复杂的过程做得游刃有余,可谓“目无全牛”。
四、文不加点
示例:李白的诗作常能一气呵成,不假思索,每篇佳作都“文不加点”。
五、屡试不爽
解释:这意味着经过多次尝试都没有出现差错。
示例:在人际交往中,诚实和真诚是建立信任的关键,这无疑是一个屡试不爽的方法。